我校思政实践教学成果入选教育部2025年“大思政课”
手绘地图项目

  • 2025.07.09
  • 作者:李禹潞 责编:施建林 审核:宋仕彦


  •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 点击次数:

近日,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禹潞、李应斌、李和共同指导,余研馨、吴玉萍、李欣月、杨淑雯、杨珺、普贤植六位思政专业本科生联合申报的实践教学资源《通融奔畅 山河远阔》,成功入选教育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库,并已正式上传至教育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数字地图平台,面向全国师生展播。

1s.jpg

数字赋能,思政课堂跨越山河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数字地图平台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指导建设,旨在汇聚全国优质思政实践基地信息与教学案例,打造一个权威、开放、共享的数字化资源枢纽。我校《通融奔畅 山河远阔》项目以其独特的构思、扎实的内容和鲜明的育人导向,在全国众多申报资源中脱颖而出。

3s.jpg

4s.jpg

该项目以“通融奔畅”为精神内核,以“山河远阔”为地理意象,巧妙结合云南铁路博物馆艺术形式,将宏大的国家发展脉络、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生动的思政育人目标融为一体。它不仅仅是一份成果展示,更是一部引导学生理解国情、感悟时代、砥砺情怀的立体化实践教材。

育人为本,师生共创点亮价值灯塔

项目的成功,是师生协同探索思政教育新形态的生动实践。我校思政教师深耕思政教育沃土,将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相结合,为项目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和方向引领。余研馨、吴玉萍等六位思政专业本科生,则充分发挥了青年学子的创造力与行动力,将所学所思转化为鲜活的教学资源,展现了思政专业人才知行合一、服务社会的良好素养。师生共创的模式,深刻诠释了“教学相长”的教育真谛,让思政教育在共同探索中焕发蓬勃生机。

格局初显,数字时代思政教育的“破壁”探索

《通融奔畅 山河远阔》的入选,标志着我校在思政实践育人领域迈出了坚实而创新的一步。它有力回应了新时代对思政课“活起来”、“实起来”的迫切要求,此次成果入选国家平台,是我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更是新征程的起点。它彰显了我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坚定决心与积极探索。未来,我校将继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依托数字技术赋能,不断拓展思政教育的广度、深度与温度,引导更多青年学子在感知时代脉搏、投身伟大实践中,将青春华章书写在祖国壮丽的山河之上,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