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培育书法学专业人才

  • 2025.09.19
  • 作者:辛魁鹏 责编:施建林 审核:宋仕彦


  • 来源:美术学院
  • 点击次数:

传承百年师范文脉,明确育人目标定位

曲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的历史可追溯至1912年“云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开设的“图画写字课”,秉承百年师范教育传统,积淀深厚人文底蕴。学院2013年开设书法学专业正式招收本科生,书法学专业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持OBE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深厚文化素养、扎实专业能力与全面教学能力的中学书法教师。

近年来,学院书法学专业建设成效突显。成功获批国家艺术基金“爨体书法创作人才培养”项目,出版“爨体字典、字帖、字库”等专著与教材10部。连续主办第一、二届“中国爨体书法展”及学术研讨会,学术影响和社会声誉逐年扩大近期,学院将承办曲靖市重大文化交流项目——“中日韩书法教育交流展”,已经征集全国57所高校的120件作品及国外6所高校的20件作品参展,充分展示了学校书法教育的成果与影响力。

基于OBE理念,系统构建培养体系与课程支撑

1.png

学院坚持以OBE理念为核心,紧密对接国家与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需求,系统构建符合师范认证标准的培养体系。明确“培养能在中学及相关教育机构从事书法教学、研究与管理工作的骨干教师”的培养目标,突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指导思想。在培养方案设计中,贯彻“反向设计、正向施工”原则,将培养目标分解为可衡量、可评价、可达成的8项毕业要求,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全面覆盖毕业要求指标点,确保每项毕业要求均有对应课程支撑。专业始终坚持“一践行三学会”育人主线,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师德修养与教学能力并重,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师资融合、课程重构与实践赋能

书法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外聘行业导师12人。依托“二爨书法研究所”“云南美术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等平台,构建高校、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以OBE理念引领课程改革,形成“书法技法+书学理论+教学法+人文素养”四位一体的课程群,开设《中小学书法教材教法》《爨体书法临创》等特色课程。核心课程自主建设成效显著,《行书基础》《南碑临摹》等“曲师金课”获校级一流课程,采用“名家+曲师精英”模式持续推进课程建设。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与曲靖市民族中学、第二小学等12所中小学共建教育实践基地,构建“见习—实习—研习”贯通式实践培养体系。近年来,学生作品在省级及以上展览中入展获奖20人次,入选全国“书法篆刻展”等国家级展览12次,多名毕业生考取双一流院校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评价循环持续改进,构建质量保障文化

学院构建“目标—组织—标准—资源—运行—监控—评价—改进”系统闭环质量保障体系,实施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和“五级评教”制度,全面开展课程质量等级化评价与多维度教学评估,持续优化教学过程。近年来,书法专业学生书法作品荣获省级及以上入展和奖励120人次。其中,何小强篆刻作品入选十二届全国书法展、第五届西部书法篆刻展;李铁峰篆刻作品入选第8届全国篆刻展;赵羽《治秦印留痕》入展全国第九届篆刻作品展;魏星《治秦印留痕》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全国第九届篆刻作品展”等。学院将深化“评价—反馈—改进”机制,推动认证理念与日常教学深度融合,持续完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贡献度,构建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书法教师教育体系。

2.jpg

3.jpg

传承创新服务地方,深化育人实效

学院秉持“五育并举”理念,与市博物馆、爨文化研究院等单位合作打造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实践。2022年,获教育部“全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推广院校”称号,二爨书法成果获央视网和中国教育电视台报道。注重课程思政专业教育融合,开展“画说价值观”“平语近人”等主题活动,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学院三次获团中央表彰,师生深入乡村开展写春联、送祝福”书法活动以实际行动,服务乡村振兴。

2.jpg

学院坚持“以认证促建设、以特色促发展”的理念,形成“立德树人有深度、课程实践有力度、地域文化有亮度、持续改进有制度”的办学特色。将进一步深化OBE教育改革,强化协同育人机制,完善“评价—反馈—改进”闭环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专业内涵和人才培养质量,为云南基础教育培养更多“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优秀书法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