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源晚刊:赵德贵的大学生活

  • 2014.05.26
  • 作者:唐敏


  • 来源:曲靖日报
  • 点击次数:

赵德贵的大学生活

 

  (曲靖日报记者 唐敏)近日,曲靖师范学院举行了2013—2014学年度十佳大学生演讲评选会,人文学院20110211班的赵德贵同学以优异成绩拔得头筹。在他看来,人生之路的失落和得意、迷茫和清晰,最简单的只在于是否拥有一种为自己负责到底的心境。获奖对他来说不是奋斗的终点,他会以此为起点,保持自己阳光、自信、上进、有责任感的个性,努力奋斗,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少年立志

  赵德贵来自罗平县的一个偏远山区,为了家里三兄弟的学习,在他上初中那年,父母不顾村里人异样的眼光,到福建打工去了。从那时起,赵德贵知道了自己肩头责任的份量;从那时起,兄弟三人彼此心照不宣,都把对父母的思念藏进心底,拼命学习,因为他们身上承载着父母和亲人们太多的希望。

  时光匆匆而过,转眼到了高考结束后那个汗水与泪水交织的夏天。高考刚结束,赵德贵在朋友的介绍下到了昆明的一个工地干苦力,白天大汗淋漓地挣钱,晚上就睡在工地上用砖块支起的床板上。两个月的打工生活让他尝尽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也让他在赚够入学学费的同时,养成了独立和吃苦耐劳的品格。

  经过漫长的等待,赵德贵和弟弟在同一天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当晚,父亲抑制不住兴奋在电话里和兄弟俩唠叨了很长时间。这一天,父亲已经等了太久。那晚,赵德贵一边写着日记,一边泪流满面,几年不见,只有他知道自己是多么想念远在异乡的父母。

打工学习两不误

  在那丹桂飘香、玉兰绽放的九月,赵德贵把弟弟送上北去的列车后,只身一人来到了曲靖师范学院,走进了美丽的大学殿堂。初入曲师,风采录上的一张张笑脸,图书馆奋笔疾书的身影激励着他,他暗暗下决心,要让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充实而精彩。入学之初他就给自己定下了清晰的目标:学好专业、修炼思想、提升能力。从此,奋斗和忙碌成了他大学生活的主旋律。

  为减轻家里的负担,赵德贵做过导购,和朋友摆过地摊,同时还在学校党委宣传部勤工俭学。而让他感触最深的还是在肯德基兼职的这段经历。从大一至今,他一直利用周末和假期在肯德基餐厅打工。放寒假,大部分同学都回家和亲人团聚,而赵德贵却是在肯德基过的年三十。他说:过年上班,工资是平时的三倍,趁着放假多赚点钱,不能让父母为我操心。

  假期打工,为了上下班方便,赵德贵就和同在肯德基打工的同学赵建友一起在荷花塘租了间房子住。上夜班时,凌晨23点才能回住处。一次,凌晨2点下班后,赵德贵走在回住所的路上,不料突然窜出一个人来使劲拉住他,随后又从马路对面过来四个人。此时赵德贵身上装着500元钱,这可是一个星期辛苦工作得来的啊。眼看着欲抢劫他的人准备从包里掏出凶器,说时迟那时快,赵德贵猛地一脚将拽他的人蹬开,撒腿拼命逃走。此后,从来不害怕走夜路的他,回想起来还是心有余悸。经历过这件事,赵德贵下夜班后就不再走路,而是快速跑回住所。

  在肯德基打工的这三年,赵德贵用最短的时间从一名服务员升为了餐厅训练员,还代表餐厅夺得了昆明市场冠军挑战赛的冠军,还创造了27天上班250个小时的记录,多次被餐厅评为标兵。他在肯德基获得薪酬共计3万余元,这让他实现了学费生活费的完全独立。

  回想起来,半工半读的生活是极为辛苦的,赵德贵至今仍记得大年三十晚上睡在货仓的辛酸,记得睡眼惺忪时餐厅经理激励人心的话语……他也消沉过,但当想到父母奔波异乡的辛劳和拉扯他们三兄弟的不易时,他一次次咬牙坚持了下来。当爷爷奶奶向村里的老人炫耀他买给他们的衣服时,当他把弟弟日思夜想的篮球买回家时,当带着患肺结核的弟弟到曲靖治疗康复时,当一个月、两个月、一个学期不再向家里要钱时,再多的汗和泪都化作了他脸上欣慰的笑容。

充实忙碌的大学生活

  大学就是一个释放激情、展示才华的舞台,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在这个舞台上演好自己的角色。作为班上的组织委员,赵德贵积极工作,为班级争得了红旗团支部等荣誉;作为校团委组织部的一员干事,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服务师生的理念;作为珠源讲坛的学生负责人,他采访报道讲座多达30余次。

  源于对文字和记者工作的热爱,他在大二那年加入了校报记者站,现担任校报记者站站长,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在《散文诗》《曲靖师院报》和校园网等公开刊物或媒体发表文学作品、新闻作品、摄影作品130余篇。此外,他还在校内外的各类征文比赛中多次获奖,多条新闻当选学校年度十大校园新闻。在云南省首届野草文学奖征文比赛中,他成为师院众多参赛者中唯一获奖的学生。

  刚到校报记者站工作时,由于此前没有接触过单反相机,采访一次活动拍的照片没有一张能用。赵德贵把压力作为动力,虚心请教,不断实践,到学校各个角落找角度、拍各种场景,一个月下来,拍出来的片子质量大大提高。因为求上进、工作认真踏实,赵德贵很快被选为记者站的站长。这就要求他不仅要做一个好的校报记者,还要带领学弟学妹们开展好各方面的工作。

  张龙洋是赵德贵弟弟的高中同学,到曲师上大学后认识了赵德贵。他曾想,上大学就可以轻轻松松地玩了,要好好享受大学生活。认识赵德贵后,他的观念慢慢改变,赵德贵对我就像对他亲兄弟一样,什么都教我。是他把我带进校报记者站,我文字功底不好,每天晚上走在回宿舍的路上,他就会和我交流写作技巧。当我自暴自弃时,他总是鼓励我,给我提建议。他就像我哥哥一样,有时还有点怕他。我从他身上看到了坚韧、顽强的力量,他是我的榜样。

  赵建友和赵德贵住在同一个宿舍,赵建友说,赵德贵很忙,忙着打工,忙着学校的各类活动,忙着学习,正因为忙,他非常懂得珍惜时间,下午45点时,赵德贵就打电话给我,让我帮他把那几个台灯充好电。晚上熄灯后他回到宿舍,点着充电台灯学习,一学就学到凌晨一两点。有时早晨我醒了,看他趴在桌上睡着了。他说。

  此刻,赵德贵仍记得冬日通向图书馆路上手脚的冰凉,仍记得深夜里那一抹渐渐昏黄的光。庆幸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从大一开始,他的学分绩点一直名列班级前茅,综合考评成绩始终保持第一,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并连续五个学期获校级一等奖学金。三年不到的时间里,他累计获得各类奖助学金一万五千余元。在刚过去的这个学期,他的学分绩点和综合考评成绩均为本专业第一名,被评为云南省三好学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曲师的这段经历将时刻激励着赵德贵,让他受益终生。回望走过的路,他已用行动踩下了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憧憬未来,他告诉自己,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哪怕明日天寒地冻,路遥马亡。

 

新闻来源:2014526日《曲靖日报·珠江源晚刊》3

新闻链接:http://epaper.qjrb.cn/html/2014-05/26/content_95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