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 1 号界碑前的别样主题党课

  • 2025.07.23
  • 作者:刘武鑫 责编:施建林 审核:宋仕彦


  •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 点击次数:

2025年暑假新一轮“三下乡”实践活动启动之际,曲靖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循迹·传习”大学生理论宣讲实践服务团师生,在共和国1号界碑前开展“界碑印初心 青春护家园”主题党课。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学院师生党员呈现了一堂鲜活生动的思政教育课。

1.jpg

7月18日下午,参与活动的师生从滇东之城曲靖启程,奔赴极边第一城腾冲,历经15个小时车程、跨越近千公里路程,终于抵达共和国1号界碑前。一场精心筹备的党课如期举行,实践服务团师生现场研学与在校师生党员线上连线直播同步进行,让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党员师生共同经历了一次极具纪念意义的特色党课。

 一次触摸,感悟主权在我的厚重分量

1960年中缅边境线勘界结束后,第一块界碑在云南省腾冲市猴桥镇胆扎村境内海拔3214米的“尖高山”主峰竖立,这便是被称为“共和国1号界碑”的历史地标。它开辟了新中国与邻国和平友好解决边界问题的先河,在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现场师生绕碑观瞻,指尖轻触碑身,从这块见证新中国与周边国家勘定边界的历史遗存中,深刻感悟主权在吾辈青年心中的厚重分量。

2.jpg

2-2.jpg

一次宣誓,筑牢青春强国报国的使命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现场师生党员在曲靖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党支部书记张光位同志的带领下,肃立界碑一侧,面对鲜艳的党旗高擎右臂,线上师生党员同步跟读,共同重温入党时向党作出的庄严承诺。铿锵有力的誓言,既激励着每一位党员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也鞭策着学院思政教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鼓舞着党员学生强化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奋斗的行动自觉。

3.jpg

一次对话,聆听守碑人的奉献与坚守

本次实践研学得到曲靖师范学院校友、腾冲市融媒体中心副主任黄荣华的牵线协助,成功邀请到中缅1号界碑守护员、猴桥镇胆扎村村民蔡国发为实践团引路。从山脚到主峰界碑,师生们一路紧随,亲身感受护碑员在“半年雨水半年霜”的尖高山上往返的艰辛。在现场党课中,蔡国发还特意分享了日常巡边护碑的所见所闻,让线上线下的师生党员零距离体会边防护碑的非凡意义。

4.jpg

一次宣讲,探寻界碑背后的真理密码

“我们要从1号界碑的历史脉络中,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国家主权学说;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从护碑员的坚守中,感悟一名共产党员为国卫边、为民守界的初心使命……”曲靖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刘武鑫同志,以1号界碑为“活教材”,为在场党员和线上支部党员讲授了一堂生动党课。他厘清界碑历史,从“界碑守护人民利益”“联接民族团结”“印照新时代使命”三个维度,深入解析界碑背后的真理逻辑。

5.jpg

一次描红,传承守家卫国的心碑力量

面对界碑,师生党员俯身轻拭,对“国之大者”的深刻体悟,让“中国”二字在擦拭中愈发清晰,让主权的象征在凝视中直抵心灵。在线上师生党员的云端注视与现场同志们的共同见证下,预备党员马洁冉与入党积极分子秦好两位学生代表,郑重执起笔为界碑描红。手中的笔,仿佛握住了百年党史中“寸土不让”的民族风骨;笔尖与碑面的每一次接触,都在传承守家卫国的心碑力量,写下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对国家主权最坚定的承诺。

6.jpg

一次齐唱,唱响忠党爱国的满腔热血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界碑之前,马院师生党员一同在现场和云端齐声高唱《我和我的祖国》。激昂的旋律里,是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对祖国的赤诚在沸腾;铿锵的歌声中,是青年学子与师长对“国之大者”的担当在回响。疆域的稳固,是理论扎根大地的根基;界碑的矗立,恰如真理在实践中坚定屹立。穿越旷野的合唱在界碑旁久久萦绕,恰似真理的声音在山河间扎根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