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源晚刊:创业园里过把老板瘾

  • 2015.06.10
  • 作者:吴茶洪


  • 来源:曲靖日报
  • 点击次数:

珠江源晚刊:创业园里过把老板瘾

 

本报记者 吴茶洪 文/图

 

创业园是大学生的校内创业实践基地和平台。曲靖师范学院162名在校大学生组成的35支创业团队在大学生创业园落户,并于5月8日正式开园。开园以来,大学生创业者们从“纸上谈兵”到“真刀真枪”。近日,记者再次回到创业园回访了他们———

 

“欢迎光临!我们的魔芋产品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多个品种,你可以先了解一下每个品种的详细情况,再做决定是否购买。”在曲靖师范学院大学生创业园魔力魔芋店内,记者刚一走进,老板便开口推销起自己的商品。

记者来到大学生创业园刚好是中午时分,也是创业园最为热闹的时候。前来购物的顾客穿梭于各商铺之间,商铺的老板们也卯足干劲、有板有眼地为顾客们推销着自己的商品。记者看到,顾客们有的买到心仪的商品正要离开;有的正在和老板讨价还价;还有的正耐心地听着老板介绍商品的详细情况……

“开园以来,大学生创业与素质教育中心致力于引导各大学生创业项目以创业实体商铺为依托,向微商、电商创业方向发展,采取引进来和鼓励学生走出去的方式,融入社会市场,学习互联网创业的经验和方法。目前,大学生创业园35个创业项目中,超过20个创业项目建立了自己的微商平台,希望一年后,能扶持一批学生创业项目稳步进入社会市场。” 曲靖师范学院大学生创业与素质教育中心主任丁晓冬介绍说。

 

学校搭台 学生唱戏

自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出台以来,曲靖师范学院在以往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大学生创业园,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创业园是曲靖师范学院进一步推进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

大学生创业园于2014年启动建设,并于2015年5月8日正式开园。大学生创业园是由校方全额出资、学生创业团队独立入驻实体实行法人化管理体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园区。大学生创业园占地面积1000余平米,入驻项目35个,13家个体工商户、22家有限责任公司,创业团队成员162个,涵盖了商贸、物流、广告、创意等类型。

“学校搭台学生唱戏。学校投入300余万元建设的大学生创业园,作为大学生的校内创业实践基地和平台,是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场所,同时也具有孵化器的功能。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学校为35个创业项目第一年免除商铺租金,第二年收取市场价30%的租金,免除用水等物业管理费用。此外,大学生创业与素质教育中心作为曲靖师范学院大学生创业园的具体负责部门还将为入园项目提供法律、财务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丁晓冬告诉记者。

大学生是最具活力、最有潜力的创业力量。为管理好大学生创业园,曲靖师范学院制定了具体的《曲靖师范学院大学生创业园管理办法》,并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园管理办公室采取“学生管理学生、学生服务学生”的管理模式。通过全校范围的招募,大学生创业园管理办公室设立了15个人的管理团队,下设园区事务部、市场服务部、市场监督部和财务统计部4个部门。

 

收获的财富是经验

“创业风险,我们肯定考虑过,但比起到校外创业来说,校内创业的压力肯定要小了很多。至于最终是亏是赢并不重要,因为,在这里创业,我们收获的财富是经验,宝贵的创业经验。”在三人行格子铺内,记者在和负责人王新鹏聊起创业风险的时候,他淡定地说道。

三人行格子铺是由化学化工学院大三学生王新鹏和另外四名同学一起投资6万余元创办的。该商铺是把货架分成大小不一的格子,采用出租的形式,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一起创业。目前,该商铺的110个格子,已有80个出租,剩下的格子全部由王新鹏和合伙人自营,他们主要是出售毛巾、袜子等生活用品。     

“我们出售的商品好多都是很有创意的,并且销量也很不错。”记者顺着王新鹏的介绍,仔细地把格子铺的商品打量了一翻。的确有好多商品都是在市场上很少见到的。

从小受到父母经商熏陶的王新鹏是内蒙古人,在得知学校可以开展创业的第一时间,他便主动联系了另外四名同学商量创业的事情。在整个创业过程中,他作为发起人,也是投入资金最多的一位。

“虽然,我的爸妈都是经商的,接受了一些关于经商的理念,但是,作为自主创业,还是头一遭。听来的毕竟不够真实,只有自己真刀真枪干上一番,也许才能真实地体验到其中的奥妙。”

虽然,距2015级大一新生开学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富有经商意识的王新鹏已经开始打起了新生的“主意”。他告诉记者,为了宣传自己的格子铺和目前正在售卖的商品,他准备在新生入学后实施会员制度,并联合其他几家商铺一起开展一系列商品推广活动。

 

李申禹的“魔力魔芋”中国梦

“大一开始创业,年赚10余万元;大二成立公司,年赚40余万元;大三落户大学生创业园,从‘线上’走到‘线下’,正朝着魔力魔芋中国梦的目标再次启程。”李申禹是生物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大三的学生,谈到创业时他津津乐道地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创业经历。

李申禹从大一开始便尝试着采用网上销售魔芋。一年后尝到甜头的他,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并逐步做大了自己的市场,尝到了更大的甜头。一直在“线上”创业的李申禹为何走到“线下”,在大学生创业园创办了魔力魔芋实体店。原来,他有着自己的想法——

“学校提供创业的平台,有很多的优惠政策。创办实体店一方面能丰富自己创业的经验,另一方面还能通过创业园这一平台,寻求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创业。毕竟,要实现魔力魔芋中国梦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 

魔力魔芋店由李申禹和其他四位同学一起创业,在他的带领下,魔力魔芋“线上”和“线下”齐上阵,并且每个人的分工明确,协作默契。魔力魔芋店目前销售的魔芋制品,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多个品牌。

“我正在申请注册‘魔力魔芋’这一商标,如果注册成功了,我有信心把魔力魔芋做大做强,做成一个魔芋产品的知名品牌。”李申禹十分坚定地对记者说道。

22岁的李申禹一脸的学生气、个头不高、体形偏瘦,丝毫看不出已经是一个能年赚几十万元的电商,但通过跟他近一个小时的交谈后,让记者感受了怀揣着梦想的他,言语之中透露出来的那份成熟与干练。

“推动中国蒟蒻热,2020年实现家家吃魔芋,处处吃魔芋,让中国人的膳食纤维富起来。”是李申禹的魔力魔芋中国梦。

 

坐等就业 不如自己创造就业岗

  “食品安全越来越受人们关注,我们出售的大米晶莹剔透、颗粒饱满,松软顺滑,米粒清香,并富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大米是我们从东北延边那里直接进来的,在曲靖市场上仅有我们一家在出售。”绿禾粮仓的负责人之一冷志立向记者介绍到。

走进绿禾粮仓,看到摆放整齐的大米和杂粮,记者心生疑惑——大米和杂粮在学校的创业园里售卖,学生又不能在宿舍开火,大米和杂粮卖给谁了?

“针对同学们主要是销售零食,至于大米和杂粮则主要是针对学校的老师和学校周边的小区住户。为了宣传我们的大米和杂粮,我们采取了微信朋友圈推广、小区门口设点宣传、免费试吃等措施。开店一个月以来,我们的市场还是打开了不少,好多吃过我们大米和杂粮的人都再次光顾了。”冷志立为记者解除了疑惑。   

“我们虽然在大学生创业园创业,但是我们的目标不仅仅局限在校内,而是校内校外同时兼顾。米香不怕巷子深,做好了,自然有人前来购买。老师,请你也过来购买我们的大米和杂粮尝一尝,保证不会让你失望的。”冷志立边介绍自己创业情况,边推销起自己的商品。

冷志立是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选择申请项目到大学生创业园创业,更多的是居于对就业的考虑。“现在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与其坐等就业机会,倒不如自己为自己创造就业岗位。就算今天创业失败了,至少我知道了为什么失败,总比纸上谈兵强的多。”冷志立说。

 

 

 

新闻来源:曲靖日报(珠江源晚刊2015年6月10日第四版

新闻链接:http://epaper.qjrb.cn/html/2015-06/10/content_440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