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日报:在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第二课堂里育人

  • 2015.06.30
  • 作者:吴茶洪 谢景文


  • 来源:曲靖日报
  • 点击次数:

曲靖日报在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第二课堂里育人

 

日前,在云南省第八届“挑战杯”大中专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节终审决赛中,曲靖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斩获了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2项作品推荐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决赛的好成绩。长期以来,化学化工学院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学术意识和创新理念,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作为育人第二课堂的重要阵地,近70%的学生参与到学术实践中拓展视野,培养能力。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大学生最关注最热门的全国性竞赛,也是全国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学生竞赛,被誉为大学生学术科技的“奥林匹克”盛会。“化学化工学院在云南省第八届“挑战杯”大中专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节终审决赛中获得的好成绩,是多年来学院坚持以活动促创新,以创新促成才的工作目标,建立健全科创活动的三维递进体系(在组织维度上做到三个结合;在运行维度上坚持三个抓手;在引领维度上促成三种力量),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收获的成果之一。”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汪帆说。

 

三个结合立体交融

 

学生互助小组兴趣相结合。化学化工学院在学院导师制的基础上从男女比例、高低年级、个性特征等方面优化了各小组的人员结构,让一群志同道合的学生组成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项目研究。在近三届的活动中,均按5 -7/组,组建20余个兴趣小组参与科创活动。

师生课题组项目相结合。化学化工学院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多,科研项目多,在导师的引导下,参与学生在课外主动走进实验室“打下手、学皮毛”。导师给课题,给思路,给指导,学生动脑、动手,科创活动便有了内容。

重点团队校内外实践相结合。化学化工学院定期组建重点团队带着课题进企业、到厂矿开展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实地查看工艺、展开调查、取回样品,掌握课题研究的第一手素材和资料。依托大学生珠江源环保协会等学生组织,把科创选题与化工厂周边污染调查、曲靖城区水质检测等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

 

三个抓手协同保障

 

抓队伍强化人员支撑。化学化工学院整合学院资源,建立了教授、博士组成的科创活动专家组,为活动开展提供技术保障,并在每一级新生入学后都组织进行科技活动“种子”选拔工作,建立活动“种子库”。与此同时,通过活动QQ群、论坛、微博等形式提供团队间相互鼓励、相互督促的网络平台。此外,及时充实队伍,能走到全国大赛的是个别团队,对在省、校内就完成竞赛使命的团队及时调整低年级“种子库”的学生加入,继续完善课题研究,一届带一届,使队伍不脱节。

抓机制强化平台支持。在机制上,化学化工学院制定了《化学化工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实施办法》,明确了组织机制、运行机制、服务机制和激励机制,使工作开展思路清晰、程序明了;在场所上保障,进一步完善实验中心学生开放实验室管理体制,为参与学生增开活动实验室,购置实验试剂;在经费上扶持,通过院级立项对作品进行优化指导,对具有一定科研价值的作品予以5001000元的立项经费支持。

抓服务强化保障力度。针对参与团队也面临设备欠缺、试剂紧张、大型仪器使用不便、多个实验室使用排队等实际困难。化学化工学院充分发挥组织功能和桥梁作用,积极协调场地、设备、经费,协助做好实验室物品、人员的安全管理。

 

三种力量循环推进

 

以学生为主体挖潜力。多年的积淀,化学化工学院形成了这样一种科创活动镜像:课堂上讲科创活动,讲座里有科创专题,橱窗中有科创成果,优秀典型都获科创活动大奖……在这种氛围的引领下,学生由认识到了解,由了解到喜欢,由喜欢到参与,由参与到坚持,自身的潜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

以竞赛为目标加压力。化学化工学院确立了“校内竞赛出作品、省内竞赛出成绩、全国竞赛出成果”的活动方向,在学院立项是取得参赛资格,在学校参赛是挑选作品,在省内竞赛是检验活动成效,参加全国竞赛是推出活动成果,每一级竞赛都促使需自加压力、负重前行,在竞争、挑战的氛围中完善作品、提供自我。

以激励为导向给动力。在化学化工学院自设奖学金中对参与创新活动各个阶段、各种奖项设立了创新奖学金,在各级各类评先、评优表彰中,把参与创新活动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树立科创活动优秀典型;对教师付出的辛勤指导,根据指导时间和效果,折算工作量,并在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表彰中予以优先,从经济、精神上对参与学生、教师进行有效激励。

 

活动成效逐步显现

 

20099月至20139月间,在参与的三届省级以上“挑战杯”竞赛中,3件作品获得全国“挑战杯”竞赛奖励,其中, 2010届学生代荣云等获全国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是云南州市高校参与该赛事的最好成绩;19件作品获得省级奖励,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优秀奖3项;38件作品获得校级奖励,在同类院校同类院系中独树一帜。

大批学生在活动得到锻炼,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2010届学生代荣云因参与全国“挑战杯”的突出成绩,被评为“云南省大学生年度人物”,2011届巫月蓉、2012届杨丽芬、2014届雷云付等优秀毕业生均因在创新活动中取得的成绩,获评“曲靖师范学院十佳大学生”;参与活动的学生高成强、张雪瑞、刘晓强、李启彭分别考取南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名牌高校硕士研究生。

“多年的坚持,科创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国家级获奖数量少,获奖质量提高难度大,需从科技制作及科技开发等方面加强,力争出大项目、好项目,切实提高育人成效。”化学化工学院党总支书记夏显泽说。

 

新闻来源:曲靖日报(珠江源晚刊2015629日第四版)

新闻链接:http://epaper.qjrb.cn/html/2015-06/29/content_455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