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源晚刊:曲靖师院教师董捷学术报告受好评

  • 2015.12.03
  • 作者:张译文


  • 来源:曲靖日报
  • 点击次数:

 

欧洲中国音乐研究基金会国际研讨会在瑞士举行

 

珠江源晚刊:曲靖师院教师董捷学术报告受好评

 

    本报讯(记者张译文)记者日前从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获悉,欧洲中国音乐研究基金会“磬”2015年国际研讨会在瑞士日内瓦大学音乐学院举行,来自世界各国的70余名学者、音乐家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青年教师董捷受邀参加,并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

    欧洲中国音乐研究基金会“磬”主要由高文厚、施聂姐夫妇发起,分别有来自英国的钟思第、美国的李海伦等五位学者组成。“磬”自1990年创立,1991年9月29日在瑞士日内瓦正式举行第一届学术研讨会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八次“磬”学术会议。此次是第十九次国际研讨会,主题是“中国音乐的新面貌”,主要以中国音乐为研究主体,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研究。

    董捷作为本次会议邀请的主旨发言人之一,作为一名主修键盘演奏与音乐理论的青年讲师,对于民族音乐领域的研究孜孜不倦。2013年12月,在曲靖师范学院成功举办了个人手风琴专场音乐会;2014年8月,受台湾桃源县古筝乐团邀请,与葫芦丝一起首次合作演出,从此与葫芦丝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会上,她作了题为《手风琴与葫芦丝的音乐碰撞》的学术报告。她从手风琴的共通点对比性与融合性、云南曲靖葫芦丝的发展现状、乐器发展与音乐创作三个方面,深刻解读了云南本土民族乐器葫芦丝与西洋乐器手风琴之间的音乐融合,受到了世界各国学者、音乐家的广泛好评。

董捷的主旨发言受到了中外学者的广泛讨论。有学者认为,现下的葫芦丝已经失去了原本的传统性特征,成为云南旅游业推进的一种商业模式与手段。也有外国学者认为,葫芦丝既然是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那就只能演奏当地少数民族的民歌等音乐,如果后期重新改编过的音乐,也不属于传统音乐的范畴等。还有外国学者认为,如果葫芦丝一味地保持着最原始的面貌,没有任何改良措施的话,其音乐也将大大受限于乐器本身。

 

新闻来源:《曲靖日报·珠江源晚刊》2015年12月2日2版

网站链接:http://epaper.qjrb.cn/html/2015-12/02/content_591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