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杨义做客“珠源讲坛”

  • 2012.09.28
  • 作者:张光位/文,徐绍涵、唐统孝/图


  • 来源:党委宣传部
  • 点击次数: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杨义做客“珠源讲坛”

漫谈中国文学地图这个梦

 

927日晚,学生会堂人头攒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博士生导师杨义教授作客“珠源讲坛”第九讲,作题为《中国文学地图这个梦》的学术报告。校长周本贞、党委副书记杨思娅听取讲座。校长助理、人文学院院长张永刚主持。

杨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前所长,先后被聘为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知名大学的客座和讲座教授,是《文学评论》主编,在海内外出版著作30余种,《中国现代小说史》为“十年磨一剑”的力作,他的著作《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图志》创造了“以图出史,图文互动”的文学史写作模式。

杨义首先阐释了将地图这一概念引入文学研究的原因和重要性,并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要点:既中国文学的时空结构、文学的文化发展动力以及如何在深入研究中强化对深沉文化意义的把握。

文学的时空结构和文化发展动力的问题,杨义从苛政猛于虎三人成虎狐假虎威武松打虎,讲到南北文化视野中共同主题的意义变异;从环肥燕瘦、西汉陶俑中的瘦腰、屈原诗歌中的香草美人,讲到文化融合中审美趣味的变化,给同学们展示了一副动人的中国文学画面。

针对第三个问题,杨义以文学名著《水浒传》为例,强调要以“追问重复”、“破译精彩”两种方法去对待历代经典文学,不断追问、深思,进而在纷繁复杂的文学现象下把握住深沉的文化内涵。

讲座中,杨教授严谨深邃的学问、丰富多彩的材料、幽默生动的语言赢得全场听众的阵阵掌声。近3个小时的讲座将全新的文学思维角度呈现在同学们面前。互动环节中,杨义对同学们的提问作了认真的回答。

张永刚在主持讲座时说,杨义教授用他深厚宽广的研究,生动丰富的细节证明了他的学术之梦;作为一个主流话语中心的学者,却保持着一种对边缘的重视,这是一个学者追求真理、展示学术良知的体现和勇气,其研究成果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增强了我们对文学研究的信心。

讲坛由党委宣传部主办,人文学院承办,全校1200余名师生听取了讲座。

 

 

 

杨义做客“珠源讲坛”

 

 

 

讲坛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杨义教授

 

 

 

全校1200余名师生听取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