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教师曾美英:桃李千枝翠,我丹心依旧

  • 2021.05.27
  • 作者:学生记者 李洪程 温欣 张檑


  • 来源:党委宣传部
  • 点击次数:

“既然党安排我做一名教师,我就要站正、站稳这三尺讲台,吃不透的知识我绝不教给学生。”已是耄耋之年的曾美英回忆起自己的教书生涯时,我们仿佛穿越了数十年的光阴,看到了昔日她在讲台上的意气风发。

艰难求学路,难解红色情

“我感谢共产党,没有党带领农民翻了身,我不会有受教育的机会,也绝不会有今天的曾美英。”

曾美英1938年出生于云南一个贫困家庭,原本她应该和三个姐姐一样,一辈子守在山里,与土地为伴。1949年,她的人生迎来了另一个春天——她有了读书的机会。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父亲因病早逝,她深知母亲的艰苦。所以她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受教育机会,仅用四年就学完六年的小学课程,在之后的初中高中,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60年曾美英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昆明工学院化工系。她成了家乡解放后,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

她上小学的时候,土改队就住在她家里,她常常听土改队同志讲述一个个红色故事,她也亲眼目睹过农民分配到土地时的欣喜。在那个时候,红色信仰就深深地在她的心里扎根。

1965年,大学毕业后的曾美英被分配到广东省化工研究所工作,次年与正在驻守内伶仃岛的解放军军官李树先结婚。从此曾美英成了军嫂,与丈夫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分居生活。

柴米油盐事小,保卫边疆事大。纵岁月孤寒漫漫,也甘守一份平淡。那个时候,曾美英孤身在外省,一边要搞好工作,一边又要照顾年幼的女儿。其中的辛酸与艰难只有她自己知道。她从不抱怨什么,也从没后悔过。“他是一名共产党员,肩上担的是使命,我是军嫂,我必须支持他的工作。”寥寥数语,就将十年的漫长等待、艰苦辛酸轻轻挥洒在岁月里。无私、宽容、奉献,这些品质在曾美英身上熠熠生辉。


曾美英和丈夫、我校离休教师李树先

迢迢教育路,桃李香满盈

1978年,夫妻俩转业到曲靖,十年的千里相思终于迎来了相聚的时刻。当时正好遇上恢复高考,曲靖市要组建曲靖师范专科学校(现曲靖师范学院),组织安排他们到这所学校任教。对从事了十几年研究工作的曾美英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从未学过教学法,她就现学现教。

“那个时候,电视上的化学公开课我一节课也没落下过,既然我当了老师,我就要对学生负责。”

白天她去本科班听完课后,还需要去专科班教学生。深夜,微星寥落,她窗前的灯独自明亮。为了上好第二天的两节课,“深夜孤灯伴”成了她的生活常态。

投入在教学的光阴和努力没有白费,洒下的汗水也收获了遍地的金辉。她上课的班级本学期总共开设了六门课,她上的那门课被学生评为优质课。同时,她也评上了副教授职称,在那个年代,学校里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还是凤毛麟角。

1983年曾美英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她心心念念的梦想。1984年化学系党支部成立,曾美英任党支部书记,她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教学党务“双肩挑”,常常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但她从未后退一步。

“我不能退缩,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努力钻研业务,做好党务工作是我应尽的职责。这是党和人民交给我的任务,困难再大,都不能倒下。”

“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她给予学生温情。从不放弃一个“问题学生”,是她的风格,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帮助和教育学生,总是对有困难的学生关怀备至,在学生们眼里她是严师,也是慈母。  

如今,她早已桃李满园,她的学生有的做了市领导,有的成了高校名师,他们将教育事业的芬芳播撒在祖国大地的各个角落。她时刻铭记一名党员教师的职责,她说:“不忘初心,为教育服务,也就是在为人民服务。”


漫漫人生路,退休不褪色

“我不怕别人恨我,我是党员我就必须管。”对曾美英来说,责任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岁月难返,丹心依旧。已经82岁高龄的曾美英总是爱管“闲事”,在她住的院子里,破坏公物她要管,破坏环境她要管,只要不合理的现象她都要管。

“脱职不脱党,退休不褪色。”

学生记者到她家里采访的时候,她拿出一张事先写好的自我简述,仔细一看,这张写字的纸是一张有很多空白的药品说明书,那是一名真正经历过艰难岁月的老人保留下的勤俭美德。换灯泡、修下水管道,她能自己做的绝不麻烦别人。

“我经历过新旧两个社会,做人要懂得知艰识苦。”

她说自己虽然老了,但她仍然时刻以一名党员标准来要求自己,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

退休后闲不住的曾美英,结合自身教育子女的经验,写下了《如何教育子女健康成长》一文刊登在曲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曲靖师范学院)《思想政治工作通讯》上。当老师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教人育人却是一辈子的事业。她曾在1990年被曲靖地区妇联评为“科学育儿好家长”。

曾美英在默默无闻中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为人妻,她持家教子,守军人身后一方净土;为人师,她严慈相济,润物无声;为党员,她严于律己,心系群众。韶光虽逝,待春风催得桃李千枝翠时,丹心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