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勤院士为曲靖师范学院师生讲述《科学研究——从现象到本质的思考与实践》

  • 2022.11.15
  • 作者:李洪程


  • 来源:党委宣传部
  • 点击次数:

“科学发现和科学贡献的大小,很大程度取决于现象重要性和创新性的大小!”11月14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病理学家、云南大学教授张克勤来到曲靖师范学院,为师生作《科学研究——从现象到本质的思考与实践》学术报告。

1s.jpg

本场学术报告,是第六届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曲靖“智汇珠源”招才引智活动暨云南省科协第十届学术年会系列活动之一。报告会开始前,张克勤院士在曲靖师范学院校长全洪涛、曲靖市副市长陈志等领导陪同下,在学校“英才林”种植了一棵四照花树。全洪涛主持学术报告会。

2s.jpg

3s.jpg

张克勤院士结合目前“作物病原线虫生物防治基础和应用研究”的过程与成果,从资源研究中的现象与本质、代谢产物研究中的现象与本质、浸染研究中的现象与本质、应用研究中的现象与本质四个方面展开学术报告。

在报告中,张克勤院士以生动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比喻,向同学们展示了由线虫生防基础理论到技术的转化和成果的实际应用的过程,解释了在科学研究中从现象到本质的探索。

4s.jpg

在“资源研究中的现象与本质”中,张克勤院士结合毛头鬼伞自溶现象到线虫杀死机制本质等具体研究实例,探讨了在资源研究中从发现到揭示原理的过程。列举了代谢产物研究中的“金轮霉素杀线虫的作用靶点”、“Thermolides(嗜热化合物)鉴定及生物合成”, 浸染研究中的“细菌浸染线虫的现象与本质”、“从菌丝到杀线虫捕器形成的现象与本质”, 应用研究中的 “细菌、真菌、线虫的战争”等实例,进一步总结和展示了科学研究中如何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

张克勤院士生动讲述了“线虫为何给敌人递刀子杀自己”、“不动的真菌抓捕快速移动线虫”、“特洛伊木马”等一个个有趣的案例,层层深入,将线虫被抓捕的过程比喻为“载货”和“军备竞赛”,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现象,延伸到科学研究中的本质问题,带领现场听众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触摸科学现象背后的本质原理。

5s.jpg

张克勤院士如数家珍,向师生们分享了自己做科研的体会:数据记录真实客观、详尽易懂是科研工作者的必备素养;熟悉正常情况,才能注意到不寻常或未加释明的现象;搜寻每个细枝末节,注意事物的特点及反常的现象,观察表面似乎无关现象的相似点;交流和讨论才能碰撞出灵感的火花。他勉励大家,科学研究实质上就是从现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要把表象背后的本质机制研究清楚;要培养专业素养和专业视角,达到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理性认识,完成从现象到本质的追求与探索。

6s.jpg

曲靖市副市长陈志、曲靖市科协主席徐广满、云南大学教授莫明和、曲靖师范学院师生代表聆听了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