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绘”多彩贵州——我校“赓续红色基因暨多彩乡村”社会实践团到贵州开展实践活动
7月11日至17日,我校团委、美术学院5名教师和28名学生组成的“赓续红色基因暨多彩乡村”暑期社会实践团到贵州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团第一站参观了红军二、六军团盘县会议会址陈列馆。队员认真听取讲解,在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前驻足瞻仰,近距离重温红色记忆,追寻革命先烈的光辉足迹。第二站实地考察了盘州岩博村,调研这一乡村振兴典型村、示范村的发展过程、发展成就,结合理论与实践进行分析。并邀请党的二十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贵州岩博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余留芬在岩博党建文化展览馆给实践队上了一堂“行走中的思政课”——努力把岩博村建成共同富裕的标杆。
为了解岩博村彝族民族文化资源和现有开发状况,实践队员前往村寨进行民俗民风情况了解。实践队员结合专业特点,实地深入村寨,用画笔画下彝族村寨的建筑,了解了彝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感受到了这个古老民族的独特魅力,也深刻体会到了彝族文化的风情浓郁,思考了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如何深度融合。
实践团根据岩博村村寨的自然特色和文化特色,在有针对性地调研基础上,设计了独具风格的墙体绘画,将传统村落建筑、彝族村寨广场活动等以多彩贵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彝族文化、人民小酒、“石榴籽一家亲”为墙体主题绘画元素,绘制了两面近600余平方米的墙体绘画。一幅幅美丽的田园画卷,让村民近距离感受纯朴的乡风、看见美丽的乡景、品尝多滋的乡味,体悟到多彩贵州乡村的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实践团成员说:“本次墙体绘画方案,从前期制定了绘画计划到电脑设计稿整整准备了20多天,当实践团来到了岩博村,把设计作品绘制到一面面墙上,我真实地体验到能把专业能力应用到乡村振兴之中,让乡村变得更加诗情画意,让村寨文化氛围更加浓厚,这次的实践活动让我对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