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际銮院士与我校师生畅谈“我心中的西南联大”
潘际銮院士与我校师生畅谈“我心中的西南联大”
报告会上,潘际銮院士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回顾了西南联大艰苦的办学历程,追忆了当年联大学生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剖析了它的办学指导思想、教学管理和办学特色,并指出,西南联大的办学模式对现代教育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潘际銮院士在报告中讲到,西南联大在抗日期间创校办学,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史的奇迹。办校8年,西南联大培养了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78位中科院院士、1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一批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社会科学家和政治家,“两弹一星”杰出科学家23人就占了8人;它以茅草房为校舍、却汇聚大师,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它倡导学分制、弹性学制、淘汰制,夯实基础课,以正确的办学理念,宽松的学习环境,严格的教学要求,浓厚的学术气氛,自由的学术环境,高度的民主自由,炽热的爱国情操,弦歌不辍,成为20世纪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学术传播与文化研究的重镇。
潘际銮院士回忆说,西南联合大学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聚集了一批大师。联大校长梅贻琦先生认为办大学师资最为重要,并反复强调:“师资为第一要素,吾人知之甚切,故图之也至极。”西南联大在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功,得益于其拥有雄厚的人才力量,西南联大在延聘三校教授的基础上,不断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形成了国内大学中最杰出的教学和科研队伍,正是依靠这支阵容强大的学术研究队伍,在各个学术领域中取得了一大批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在近两个小时的报告中,已经83岁高龄的潘院士一直精神矍铄,神采奕奕,条理清楚,思维敏捷,报告生动而深刻,赢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
党委副书记杨思娅在总结报告会时说,潘院士的报告,让我们对西南联大有了清晰的认识,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西南联大不仅在潘院士的心中,也在我们曲靖师院每一位师生的心中,西南联大的精神将永远成为激励我们所有学生勤学奋斗、励志成才、报效祖国的不竭动力。副院长孙成科、纪委书记徐显敏等校领导,部分教师和学生共1200余人听取报告。
讲座现场
潘际銮院士作讲座
党委副书记杨思娅主持
学生提问
现场响起阵阵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