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我校学生赴南宁市场物价调查侧记

  • 2011.04.01
  • 作者:袁艺 施天伟 杭丽芳


  • 来源:党委宣传部
  • 点击次数:

搭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我校学生代表赴南宁市场物价调查侧记

 

近期,随着物价上涨,国内高校食堂的菜价也在上涨,学生反映强烈。在我校刚刚结束的校长见面会上,一些学生代表也对我校食堂菜品数量减少等情况提出了质疑。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市场行情,326日上午,后勤服务中心组织各学院学生代表前往南宁市场及两所兄弟院校食堂进行实地调查。通过认真细致的调查和对比,同学们对我校食堂菜价有了更加客观、理性的认识,在随后举行的讨论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就食堂菜品质量及伙食成本核算等问题,与后勤服务中心领导、老师进行了探讨。

为进一步了解同学们对学校饭菜价格、质量的反应,以及学生代表市场情况的调查结果,近日,本报组织学生记者对就餐学生、参加调查的学生代表以及相关单位负责人进行了采访。

一顿饭“涨”了多少钱?

325中午,我校食堂正值就餐高峰,我们对几位前来就餐的同学进行了采访。

政法学院的一位女生端着刚刚买到的饭菜,向我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有同学在昆明读大学,与她们相比我们学校食堂的饭菜不算贵,但是近一段时间,数量明显减少,以前我一餐买一个菜就够了,现在两个菜还不够,心里觉得有些不舒服。”

“女生饭量小,数量减少对她们的影响还不算太大,但男生感觉更加明显。现在红烧肉之类的荤菜份量减少尤其明显,现在我们每天买饭菜都要多花一两元钱,一个月下来就要多花几十元。”一位来自人文学院的男生这样表示。

“我是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听说近期全国物价都在上涨,后勤部门采取一定措施,或者适当涨价我们都可以理解。但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渴望了解伙食成本,以便对饭菜的价格有个理性的判断。”

在对来自七个学院十二位同学的采访中,大多数同学对我校食堂的饭菜价格表示满意,但也有不少同学对饭菜减少感到质疑,同时表达了进一步了解市场菜价和饭菜成本的愿望。

走进市场看菜价

326,由后勤服务中心组织的30余名学生代表,分四个小组深入南宁市场。在一个个摊位前,分门别类对各种肉类、时鲜蔬菜、干菜及主粮进行了细致的调查,随后又前往两所兄弟院校食堂进行考察。

人文学院20090212班的慕娟说,“以前我从没买过菜,根本不知道鱼、肉和蔬菜的价格,这次到市场一问才知道,原来蔬菜这么昂贵。比我和很多同学的预想贵了很多。”

美术学院20090611班学生陈定梅感触更深,她说:“我们主要调查牛羊肉的生熟肉价、鸡肉、鱼、香油、调和油的购买价格。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经管学院20090121班的梁荣波说,他出发前认真登记了我校各种荤菜、素菜的价格,并与两所兄弟院校的菜价进行了比较。“相比之下,我校食堂饭菜的品种更加丰富,凉菜、素菜、荤菜、特价菜齐全,价格也便宜一些。我粗略统计,每份牛肉价格比另两所学校都低0.5元,每份蒸鸡蛋的价格低0.3元。米饭、素菜及早点也都要便宜很多。”

政法学院20090131班的陆洁通过市场调查,不仅了解了市场和菜价情况,也对为同学们服务的后勤部门老师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她说:“我们以前总是抱怨饭菜量少了,但真正了解物价上涨的情况并对比两所兄弟院校的食堂菜价后,才深切地感受到,我们学校食堂能保持菜价不变的确非常不易,我会将自己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告诉身边的同学们,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后勤部门的工作,理性面对菜价问题。”

“优质低价”管好学生的菜盘子

在农副产品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我校食堂为何保证饭菜价格不上涨,质量不下降?为此,记者对后勤服务中心相关老师进行了采访。

后勤服务中心饮食服务部负责人介绍,“价格要稳、质量要好、数量要足、品种要多,一直是支撑学校食堂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经营理念。为了保证食堂饭菜质量和价格稳定,我们本着高校食堂‘公益性、服务性’的特点,兼顾各种经济条件学生的需求,努力做到高中档的菜品齐全,保障贫困生能吃饱,条件好的能吃得好。同时,我们也一直对食堂饭菜的价格和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管。后勤餐饮中心每天都由一位领导与两位老师值班,他们每天数次前往各个食堂检查、监督,确保食品原料合格,操作程序规范,饭菜安全卫生。

后勤服务中心领导也对学校食堂的供餐情况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为了以较低价格买到最新鲜的原料,相关部门老师和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的努力,各食堂采购人员每天凌晨三四点就会到南宁菜市场进购食品原料。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关乎师生的切身利益,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做好供餐工作,尽可能减少副食品价格上涨给学生生活带来的影响,让同学们吃到安全、放心饭菜。今后,后勤部门每学期还会开展2-3次类似的活动,希望学生代表通过调查,为学校与同学们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学生在南宁市场了解物价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