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科研工作取得新突破

  • 2011.07.17
  • 作者:钱润光


  • 来源:党委宣传部
  • 点击次数:

规模快速扩大  质量逐步提升

我校科研工作取得新突破

 

今年上半年,我校科研工作捷报频传,又获6项国家社科项目,获准项目数位居全省州(市)高校之首,至此我校共获20项国家科研项目。这是学校坚持不懈抓好科研工作结出的又一硕果。近两年来,学校科研工作坚持“教学立校、科技强效、人才兴校”战略,突出“强本”中心地位和“申硕”主攻方向,在获得省部级研究平台、国家部委以上科研项目、省部级科研成果奖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为推动学校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承传与创新做出了新贡献。

学科建设态势良好  申硕工作步伐加快

学校明确了未来510年学科专业发展与建设的基本思路,研究制定了《曲靖师范学院20102020年学科发展定位规划》、《曲靖师范学院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了重点学科内涵建设,圆满完成了“文艺学”、“物理化学”两个省级“十一五”重点学科建设任务,顺利通过省学位办专家组的评估验收,其中“文艺学”是全省州市高校3个被评为“优秀”的重点学科之一;“凝聚态物理”、“应用数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课程与教学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等六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态势良好。“音乐学”、“美术学”两个校级重点扶持学科也通过专家的检查验收,顺利进入校级重点学科建设行列。

与此同时,学校加快了“申硕”的步伐,主动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合作,积极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先后同上海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等省内外知名高校签订以研究生培养为重点的合作协议。推荐37名教师担任兄弟院校的硕士生导师,同云南师大、云南大学商讨确定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方向领域和具体操作办法,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不断扩展,并成功组织了校内第一次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

科研规模不断扩大 研究成果成倍增长

学校通过政策导向、制度规范、考核激励、严格管理等措施,促进并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项目申报立项、研究成果质量和数量均大幅增长。2009-2010年期间,无论是国家部委以上项目,还是争取科研经费,发表论文总数及核心期刊论文,SCIEIISPT三大检索,授权专利数等,与2007-2008年相比,增长幅度均超过1倍以上,省级以上获奖成果数增长幅度接近1倍。

2009-2010年,学校新增各级各类项目22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项目8项(其中1项为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省级项目24项,教育厅项目45项,横向项目17项,科研项目经费总计589.45万元,加上中央财政支持的科研平台建设项目投入200万元,科研总投入达到789.45万元。

2009-2010年,我校教师以独立作者和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1500余篇,出版著作和主编教材38部,SCI论文30篇,EI论文13篇,ISPT论文21篇;获得专利授权2项;获得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8项、云南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自然科学类)1项、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奖2项、云南省第五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6项、云南省优秀科技论文奖1, 曲靖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2项,曲靖市文学艺术创作政府奖24项。

平台建设成效明显 管理制度日益完善

学校结合学科专业发展建设需要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逐步合理布局重点研究平台,努力提高研究平台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学科发展、凝聚团队的支撑能力和水平,并为申报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省级创新团队打基础。

学校获得了2个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完成了第一批重点实验室中期检查和整改工作,启动了第二批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启动了两批校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项目;新增研究机构13个,启动了两批科研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共立项建设8支科研创新团队,目前“非线性发展方程解的性态及其应用研究”等科研创新团队已形成明显的比较优势,产出了具有较高水平的系列研究成果,研究平台建设和创新团队培育取得了明显成效。

学校不断完善科研工作管理制度,修订实施了曲靖师范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研究所(中心)建设管理办法》、《学术道德规范》、《科研项目、研究平台及创新团队建设项目资助规定》等6个管理文件。这些管理文件为提高工作效率、落实责任、推进校院二级管理、促进科研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从制度措施上加强项目过程管理,重申报更重建设的良好科研风气正在形成。

合作研究领域扩大 服务功能逐步增强

学校重视加强校际之间、学校与地方政府及相关行业间的科研合作,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学校“云南城市文化研究基地”与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在“云南城市文化风格塑造研究”等方面、教师教育学院与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云南省学前教育发展研究”方面开展了深度合作研究;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与宣威市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在此合作框架下,同林业、水务两个行业主管部门达成了项目合作。

学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学校利用学科、专业特长,积极动员和组织力量申请并获得曲靖市制定“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11项,全部按时完成;美术学院主动争取承担并圆满完成了委托项目:“中国著名画家画曲靖暨水彩画邀请展”,其创作成果已编辑出版;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与宣威市水务局就“宣威市偏桥水库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治理与示范”项目签订了合作协议,目前已基本完成项目研究工作,还与宣威市林业局就“宣威市中低产林改造项目总体规划”项目签订了研究合作协议。

学生科创精彩纷呈 学术交流丰富多彩

学校积极开展全校性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坚持“党政重视,全员参与,全程跟踪,重点扶持,竞赛推进”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科创作品资助力度。学校团委适时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介绍开展科创活动的选题方向、研究方法和竞赛要求,有效提高了科创竞赛水平。20096月圆满承办了云南省第五届高校青年学术科技节,成为举办这一省级竞赛的唯一州(市)高校。同年10月,我校3件作品参加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总决赛,其中1件获二等奖,2件获三等奖,总成绩仅次于云南大学,位居云南10所参赛高校第二名,并以总积分80分的优异成绩名列全国参赛高校第28位,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学校重视学术交流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工作氛围,2009-2010年间校院两级共举办学术讲座250余场,其中请校外专家主讲100余场,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全国性学术会议交流论文6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