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主办第三届中国模糊语言学术研讨会
促进模糊语言学科建设 深化模糊语言应用研究
我校主办第三届中国模糊语言学术研讨会
11月5日至6日,由我校外国语学院和湖北师范学院语言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模糊语言学术研讨会在曲靖举办,来自厦门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的2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基于认知识解的外语学习”进行探讨和交流。
副校长孙成科、外国语学院院长朱宏华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湖北师范学院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黎千驹作总结讲话,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文旭,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院长郑通涛等4位教授作专题学术报告。
孙成科在致辞中说,此次学术研讨会既为国内学术研究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也为我校的学科建设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他希望研讨会继续发挥在模糊语言学科建设上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各位与会代表积极发表宝贵的建设性意见,进一步促进模糊语言学科建设,深化模糊语言应用研究。
开幕式后举行了学术报告,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重庆市学术带头人文旭教授以《模糊性是智慧固有的美德》为题,阐述了从西方哲学两大阵营到中国古代的《老子》和《论语》,从认知语言学到模糊语言学,从而提出了建立认识模糊语言学的设想。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院长、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院国际推广南方基地主任郑通涛教授作了题为《国外英汉语言的研究及应用》的报告,他的报告集数学、英语、计算机科学于一身,涉及到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方方面面,娓娓道来,视野开阔。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张爱珍博士作了《论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观对模糊语义研究的启发》的报告,我校外国语学院高吉先副教授作了《从语言世界的不确定性关系论语言的模糊性》的报告。
5日下午,研讨会围绕论文论著开展分组讨论,代表们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模糊语言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既探讨了模糊语言学科建设与理论建设问题,也谈讨论模糊语言的跨学科研究问题,还探讨了模糊语言应用研究问题。既有面的广泛性,又有点的深入性;既有宏观的理论探讨,又有微观的应用研究,几乎涵盖了模糊语言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次研讨会以文会友,成果突出,展现了近年来国内模糊语言研究领域的实绩。据介绍,中国模糊语言学术研讨会由湖北师范学院语言学研究中心于2008年发起并成功召开了首届会议,接着于2009年召开了第二届会议,第三届研讨会由我校主办标志着冲出湖北走向全国,成为国内从事模糊语言研究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
我校外国语学院作为研讨会主办方之一,在会议的会务组织、统筹协调等各项工作中,以热情、周到、体贴、细致的服务赢得了与会代表的称赞。
我校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部分师生代表共100余人参加研讨会。
我校主办第三届中国模糊语言学术研讨会
副校长孙成科在开幕式上致辞
湖北师范学院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黎千驹作总结讲话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重庆市学术带头人文旭教授作学术报告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院长、
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院国际推广南方基地主任郑通涛教授作学术报告
我校外国语学院院长朱宏华在开幕式上致辞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张爱珍博士作学术报告
来自厦门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的20余名专家学者及我校师生代表参加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