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演讲在我校引起强烈反响

  • 2012.10.27
  • 作者:袁艺


  • 来源:党委宣传部
  • 点击次数:

 

白岩松演讲在我校引起强烈反响

 

1026日清晨,我校迎宾大道树立起一幅幅醒目的宣传海报,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即将做客“珠源讲坛”,激情解读《当下的中国》的消息立即在校园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全校师生奔走相告,“你有没有白岩松讲座的门票?”几乎成了曲师师生见面的问候语。大家热切盼望能亲临现场,聆听白岩松的激情演讲,一睹著名主持人的风采。

热切期待

早在一周之前,白岩松讲座的消息就已经在校园内广泛传播,不少同学通过各种方式,了解讲座的详细信息和最新进展,寻求领取门票的途径。

记者采访了人文学院2010级同学李文正,他激动地说,自己所学的虽然是历史专业,但历史与新闻有很多共通点。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新闻和历史从本质上都包含着真实、客观等共性,历史学和新闻学也处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交叠地带。他说,“白岩松不仅是新闻人的榜样,也是我的偶像,他对社会、人生的解读和对大学生的人生忠告,必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启示和激励。”

美术学院2011级学生陈风雷对白岩松的讲座更是充满期待,他说,“我一直非常敬佩白岩松。曾认真阅读了他的著作《幸福了吗》、《痛并快乐着》、《岩松看美国》、《岩松看日本》。白岩松先生流畅清新的文字以及文字中传达的思想理念,不仅给了我强烈的震撼,也成为时刻鞭策、鼓舞我前进的动力。以前只能在电视上见到这位著名主持人,这次可以近距离接触,不仅彰显了我校的办学实力,也让我终于实现了多年的愿望。”

专注聆听

讲座当天,学生会堂主会场和设在现教中心、教学楼的七个同步视频分会场都座无虚席,广大师生早早赶到会场,自觉关掉手机等通讯设备,神情专注地聆听这场高水平的讲座。

 “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我们是否走得太快”白岩松从辛亥一百年的中国梦展开讲座,“没有强大的国家,个人的梦想是难以实现的。”白岩松结合国家的历史变迁,用充满理性和思辨的语言,阐述了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还针对当代大学生面对的问题,解读了对人性和幸福的理解。

白岩松以前瞻性的新闻眼光、深邃的思想及开阔的新闻视野,向曲师师生解读了他对日益强大的中国、瞬息万变的世界独特的见地。整场讲座,妙语连珠,白岩松以其睿智博学、从容淡定、犀利精辟,征服了全场观众。大家一边认真聆听,一边在笔记本上认真摘抄整理讲座的经典语录。

青年是创新的主体,而不是简单的参与者。“要让自己变成社会的正能量,你是怎样的,中国就是怎样的。”白岩松的临别赠言引发了一次次雷鸣般的掌声。

人文学院2011级学生徐霞告诉记者,“作为校报记者,今天我有幸亲临现场,聆听白岩松的讲座,一睹著名主持人的风采,我感到非常激动,也非常自豪。当白岩松走上学生会堂的演讲席,我似乎走进了CCTV的演播大厅。原本只有在电视中才能见到的著名主持人,像一位亲切的老师那样,用朴实精辟的语言,解读国际国内形势和他的所见所闻,启迪我们的思考,为大学生指引前行的方向。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和一个媒体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倾心思考

白岩松的讲座不仅让我校师生享受了一次高水平的讲座,也引发了大家的广泛讨论和倾心思考。

物电学院2010级学生杨朋告诉记者,聆听白岩松的讲座,自己获益匪浅,“白岩松老师不仅带来了第一线的思考,还针对当代大学生面对学习压力、幸福指数、大学生活等种种方面的困惑,给予了精辟的解答。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感谢白岩松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思想盛宴,我会正视现实的压力,认真思考和规划大学生活,努力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青春岁月。”

“白岩松先生前瞻性的新闻眼光、深邃的思想,对问题的深度思考,都令人耳目一新,也启迪我们重新思索如何做人与如何做事。他一再教导我们,每个学生都是学校的名片,每个年轻人都是正面力量的发布者和维护者。今后我会认真思索和关注我们生活的世界,承担起一个年轻人的责任和使命,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讲座结束后,教师教育学院2010级同学褚栖萍,激动地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感受。

曲靖师范学院“珠源讲坛”自今年3月开讲以来,开展一系列具有时代特征、体现大学特色,符合青年特点的高品位、高水平学术活动,为师生提供一个触摸学术前沿、领略名师风采、启迪人文智慧和科学灵感,分享成功经验的机会。

  

 

校内张贴的白岩松演讲专场海报

 

 

 

主会场人山人海、气氛热烈

 

 

 

同步视频直播分会场座不虚席

 

 

 

白岩松在现场与师生互动交流

 

 

 

我校学生想白岩松提问

 

 

 

我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欢迎白岩松到场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