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大师风采 享受文化盛宴——余秋雨到我校讲学侧记
领略大师风采 享受文化盛宴
——余秋雨到我校讲学侧记
6月的曲靖花团锦簇。国际著名文化学者、中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余秋雨先生做客我校“珠源讲坛”,畅谈“文化与发展”,为我校师生乃至曲靖市的文学爱好者带来巨大惊喜。短短几天时间,图书馆馆藏的《文化苦旅》、《千年一叹》等余秋雨作品被抢借一空。大家多方了解获取门票的途径,热情期待着能亲临现场,一睹文化大师的风采。
随着讲座开始时间的临近,学生会堂座无虚席,走廊也加满了座位,场面非常火爆。来自曲靖市的文学爱好者和我校师生四千余人济济一堂,聆听了这场高水平的讲座。
等候:真挚而热切
早在本学期之初,余秋雨将到我校讲学的消息不胫而走,不少师生就开始借阅余秋雨先生的作品,并热情地期待文化大师的到来。
我校退休教授、古文学研究专家郭兴良老师告诉记者,“余秋雨是当今国际上的文化名人,他的到来是我校的一大盛事。我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家,国家的发展少不了文化的繁荣,余秋雨对文化的解读和人性的思考必将给老师 、学生带来一场精神盛宴,进而激励我们、启发我们。”
人文学院2011级学生张德云对余秋雨的讲座满怀期待。他说,“我一直都很敬仰余秋雨先生,曾认真读过他的《文化苦旅》、《霜冷长河》等许多作品,他的每一本书都对中国文化及人性有着深刻的思考。能现场聆听他的讲座,必将给我们的心灵、人格带来强烈的震撼。”
现场:热烈而安静
讲座当天,学生会堂主会场和设在教学楼的八个同步视频分会场座无虚席。广大师生早早地赶到会场,自觉关掉手机等通讯设备,神情专注地聆听这场高水平的讲座。
“中国文化即中国人的集体人格”余秋雨从文化的概念谈起,谈起了他对中国文化的思考。“文化的终点即是人格,人格的核心是善良,成人之美,与人为善的人生定是丰盈饱满的。”余秋雨结合自己对多地的考察,从古典中提炼涵养,谈古论今,在学理层面上进行分析辩源,解答了文化是什么,文化的根本目标,及文化与当代社会发展的关系。
余秋雨以独到的眼光、深邃的思想及开阔的文学视野,为师生揭示了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深刻原因,并坦率指出文化对君子人格塑造的重要意义。余秋雨以其睿智博学、从容淡定及独特的见解征服了听众,大家一边认真聆听,一边认真记笔记。
人文学院2010级学生徐韶涵说“没有高高在上的名人风范,只有衣着朴素的学者形象;没有夸夸其谈的演讲风格,只有真实睿智的语言交流,余秋雨先生的讲座更像是一场心与心的对话,他朴实睿智的话语中,我们不需要去咀嚼他深奥的思想,但每句话都会引发我们的思考和顿悟。他的讲学,不惊天地,不泣鬼神,不感人肺腑,不催人泪下,但发人深思。感谢学校给了我们与文化学者交流的机会。”
会后:讨论和思考
余秋雨的讲学不仅带给我校师生一场精彩的精神盛宴,也引发了大家的广泛讨论和倾心思考。
资环学院2011级学生文紫豪告诉记者,聆听了大师的讲座受益匪浅,“余秋雨先生阐述了文化的深刻内涵及文化对人格塑造的重要意义,启发我们‘寻找文化的太阳’,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与人为善,做一个善良、快乐、健康的大学生。”
“何谓文化?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它内化为人格、精神的坐标,伴随着千年以来的生命形态一同延续,未曾枯竭也未曾断流。余先生的思想是深刻的,无关成败,也无关功利强权,他所传达的,是饱含清素之气的品德,是文化沉淀的升腾,庆幸能聆听余先生的教导,一睹大师的风采。”讲座结束后,校报学生记者李柳熹满怀激情地讲述了自己的感受。
结语:我校“珠源讲坛”自去年3月开讲以来,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征、体现大学特色、符合青年特点的高品位高水平学术活动,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触摸学术前沿、领略名师风采、启迪人文智慧、分享成功经验的机会,深受师生欢迎,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讲座现场
余秋雨激情讲学
听众用心聆听
讲座后,师生们依依不舍送别余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