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各项事业取得可喜成绩
我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各项事业取得可喜成绩
自2011年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党委认真落实我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弘扬传统、团结拼搏、开拓创新,聚焦质量和内涵建设,办学实力大幅增强,社会影响明显提升,各项事业取得可喜成绩。
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紧抓国家实施“本科教学工程”的机遇,我校主动适应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增设了一批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贯彻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卓越人才、复合人才、拔尖艺体人才、应用型人才“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学生分类培养、多元成才。
科研水平持续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实现新跨越。聚焦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和科技发展前沿,我校调整优化学科结构,夯实学科基础,初步形成了有特色的理工科、有优势的人文社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5年来,建设省级人文社科创新团队2个、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高层次项目种类不断拓展。获国家级项目38项,科研项目总数达到409项;高水平研究成果不断增多,SCI、EI、ISTP收录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艺术作品集和主编教材90余部,公开发表论文300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哲学社会科学奖30项、曲靖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文学艺术创作奖90项,科研项目经费累计超过3000万元;加大科研转型力度,聚焦服务和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组建了中国铜商文化研究院和云南高原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等5个独立研究机构,曲靖市旅游发展研究院在我校设立;完成了“曲靖市主导产业培育研究”等课题20余项,承担了“曲靖市经济发展蓝皮书”等专项课题,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承担“国培计划”项目21个,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6121人次。与10余个政府和行业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学校教师正在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高。按照造就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的目标,我校坚持引育并举,建立聚才与用才相结合的人才机制,初步形成人才支撑政策的全覆盖。实施“分类分层定位、分类分层考核、按劳取酬”三位一体的教师发展、评价改革,最大限度地激活教师发展潜力。启动实施专职科研队伍、科研大团队建设,激励支持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着力实施“教师竞争力提升工程”,选派374名教师到国(境)外交流学习和任教,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持续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高级职称教师总数达279人,占专任教师的37.8%,具有硕博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6.1%,。2016年学校获得副高级职称任职资格评审权,标志着学校师资队伍整体学术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依法治校制度基础不断加强。着力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成《曲靖师范学院章程》的修订和颁布实施。以此为核心,学校制定了《曲靖师范学院校院二级管理暂行办法》、《曲靖师范学院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等一系列重要规章制度,基本形成了现代大学制度框架。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着力推进教授治学的制度化,着力扩大校内民主,不断完善教代会、工代会制度,健全统战工作机构,教职工及民主党派在学校管理、监督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师生法制观念和规矩意识明显增强。
着力推进大学文化建设,“以文化人”成效明显。我校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中心的思想教育体系。着力在融入和引领上下功夫,抓实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系列教育,举办“珠源讲坛”98期,开展“辅导员之声”“青年夜话”和“师生面对面”活动200余次;定期开展中华经典作品诵读和演讲辩论比赛、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持续推进新生教育“道德讲堂”、毕业生“感恩母校”活动,营造了独具曲师特色的和谐文明育人环境。学校2016年10月被授予云南省高校首家“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践示范基地”,2015-2016年连续两年获云南省高校文化节“优秀组织奖”。持续开展以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为目标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成功举办两届“学术文化体育艺术节”,获云南省第五届高校校园文化节“优秀组织奖”;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创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5项,省级奖励68项;全国创业计划大赛奖4个,11件作品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奖,130件作品在省级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奖;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3次获得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表彰,5次受到省级表彰;一大批辅导员和教师在教书育人工作中获得省级以上表彰。
办学空间进一步拓展,服务保障条件持续改善。立足学校发展需要,新增教学科研用地133亩,校园占地面积达到1399亩;新增校舍建筑面积10.47万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达到36.78万平方米;新增固定资产1.8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持续增加,图书文献总量增加至120万册,建成万兆核心和骨干传输网络的校园网,实现了无线互联网校园服务全覆盖,基本实现了学校主要管理业务的信息化。校园环境进一步净化美化,节能减排成绩明显,“平安校园”建设富有成效,2015年再次获得云南省“平安校园”荣誉称号,食堂获云南省高等学校“6T”达标示范食堂荣誉。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党建工作取得新成绩。强化宣传意识形态工作,认真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为推动全校各方面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持续开展“五联系”和“四联系”活动及送温暖活动,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健全干部选拔、培训、管理和考核评价机制,如期完成了两轮中层干部选聘工作。夯实基层党建基础,扎实抓好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自主研发网上党校平台,创新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培养教育工作,5年来,党校培训师生1万余名,发展师生党员4429名,现有组织关系在校的党员1518名。在学生公寓成立了10个学生社区党支部,实现基层党组织全覆盖。5名优秀党员、3名优秀党务工作者、4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受到省市党委表彰。2012年和2015年学校两度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