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将梦想照亮现实——记我校2017届毕业生黎凤喜
努力,将梦想照亮现实
——记我校2017届毕业生黎凤喜
她,勤奋刻苦,是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其优秀事迹被收录在国家教育部风采录(云南省唯一一个)。她就是我校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2013级应用化学专业学生黎凤喜。
她,幼年丧母,家庭困苦,却不卑不亢,用瘦小的肩膀撑起一个家的重担;她,心怀感恩,乐于奉献,用青春描绘梦想,用拼搏续写人生华丽篇章;她,永不言弃,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使自己的每个细胞都得到锻炼,将梦想照亮现实,凭借优异的表现成为勐海县一中的人民教师。
黎凤喜来自云南文山的一个偏僻山村,作为村里第一个走出大山的大学生,她比别人更懂得珍惜学习的机会。入学第一天起,她就告诉自己,四年以后,她终将成就更好的自己。当周围的人还处于初进大学的迷茫期时,教室、图书馆、科研实验室、考研自习室已经活跃着她的身影,大学四年下来,她不仅全面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还积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经过不懈努力,大学三年她综合成绩排名均为专业第一,学分绩点均在3.2以上,理论成绩均在专业前五,连续六次获优秀学生奖学金,六次获学院奖学金,获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励志奖学金各一次,获国家级、省级和校级表彰奖励30余项。大二时她就凭借出众的实验操作能力和优异的理论学习成绩,被学院缪应纯副院长选为《TiO2纳米阵列降解污水中抗生素》科研项目总负责人,该项目成功通过国家立项,并力争尽快结题申请一项专利,除此之外她还以第一作者在安徽农业科学杂志社和中外企业杂志社期刊发表核心学术论文,是学院名副其实的科研达人和学习标兵。
拥有团总支青年志愿委员、班长、院辅导员助理、学生会副主席等多重身份的黎凤喜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因为她觉得作为当代优秀的大学生必须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仅仅在科研与学业上取得累累硕果是不够的。入校以来,她先后两次参加云南省高等学校学生职业技能“工业分析”大赛,获得省级二、三等奖。校园文化活动中也总能见到她的身影,先后获得心理情景剧大赛二等奖、书法比赛二等奖、摄影大赛一等奖等十余项奖励。在她的带领下,学院获校“师蕾杯”辩论赛亚军;第一届体育文化艺术节团体总分第四名,创历史新高;院学生会获得优秀学生会综合奖等,与她接触过的老师都称赞她是得力助手。
尽管家里条件十分艰苦,幼年失去母亲,父亲独自支撑着家还要照顾年迈多病的奶奶,但黎凤喜却乐观积极,自立自强,每个月把自己当辅导员助理的工资寄回家给奶奶看病,自己兼职赚取生活费,不仅如此她还将节省下来的钱捐给“抗战老兵公益基金会”“中华基金会”,总计捐款2000元。虽然不多,但是她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回报国家,回报社会。2014年,黎凤喜和众多志愿者一起,前往曲靖市经开区二中、曲靖市马龙县张家屯中学、社区等服务基地,开展一系列青年志愿者活动,并且连续三年带领学院学生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一路走来,有太多的人帮助过我,这些不期而遇的温暖也是我前进的动力,所以当我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做点什么的时候,我义不容辞。”黎凤喜这样说道。
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成功从来不是偶然的,唯有如黎凤喜一般黾勉苦辛,朝乾夕惕。如今,她将以人民教师的身份,继续书写人生乐章,将生命绽放的如夏花般绚烂。
黎凤喜(后排右二)带领学校教职工子女做趣味化学实验——手工皂制作
黎凤喜(右一)参加学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