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原创剧目《乌蒙镌铭》研讨会召开

  • 2018.09.21
  • 作者:刘昕铜


  • 来源:中国铜商文化研究院
  • 点击次数:


我校原创剧目《乌蒙镌铭》研讨会召开


9月20日下午,“云南世居少数民族精品文化工程项目”暨《乌蒙镌铭》剧本研讨会在学校召开。校长浦虹、党委副书记陆选荣、曲靖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兴华、曲靖市民宗委副主任王芳出席,曲靖市委宣传部及校内有关专家应邀参加研讨。

浦虹在讲话中说,该项目是学校积极推动科研转化的有益尝试,也是我校双一流建设的重大实践。她希望这支组建于象牙塔中的戏剧团队,能够走出校门,深入挖掘曲靖本土文化资源,创作和公开演出更多具有普及性、可持续性的优质原创文艺作品;希望各级部门一如既往地给予关心和帮助,为这支戏剧队伍的成长壮大搭建平台、提供机会,让项目真正成为兼具艺术魅力、思想深度和社会责任感的文化作品,让团队成长为学校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生力军。

陆选荣对项目和剧本提出意见和建议,他希望我校的戏剧团队,能结合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和学生培养方案,针对中小学生开展“戏剧研学旅游”,以实习、实践等形式为中小学组建“戏剧社”、“话剧社”,分享自己在舞台表演中的收获,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游学品质、内涵,增强艺术性和趣味性,帮助中小学生获得综合素质提升。

王芳对我校获得“云南世居少数民族精品文化工程项目”资助表示祝贺,并对我校深入挖掘和探索性保护本土历史文化表示感谢。张兴华对我校戏剧团队的原创精神、服务地方意识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将助推我校“戏剧进校园”活动。与会领导专家分别结合各自研究方向,针对剧目的史料准确性、艺术感染力、可持续性等,对剧本的进一步加工打磨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据悉,《乌蒙镌铭》是我校继《潨漪之恋》和《铜之骨》之后,又一部曲靖本土题材原创作品,本剧以国家重点保护单位“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为创意要点,以会盟前后的变故为主线,以“民族融合、和平共处”为创作核心主旨。本剧将濒临失传的“爨乡古乐”和彝族抢婚仪式融入剧情之中,充分展现曲靖丰厚的历史底蕴、彝族璀璨的历史文化。在挖掘和弘扬云南少数民族文化、部族文化、会盟文化的同时,彰显民族团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乌蒙镌铭》由我校中国铜商文化研究院教师袁燚带领大学生时光话剧社成员打造。大学生时光话剧社由我校200余名学生组成,经过两年发展已完成影视、舞台剧本二十余部,已获包括曹禺杯优秀剧本一等奖在内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奖项4项,省市级项目扶持两项;团队涵盖多个学科门类,人才结构完整,已培养表、导、演、编剧、灯光、舞美等人才,为更广泛挖掘地方文化和服务地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会上,大学生时光话剧社成员现场朗诵了剧本节选内容。



研讨会现场



浦虹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