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院“四项措施”做好奖助学金评选工作

  • 2015.09.30
  • 作者:刘兴全


  • 来源:国际学院
  • 点击次数:

 

国际学院“四项措施”做好奖助学金评选工作

 

自2010年以来,国际学院不断完善学生教育管理规章制度,积极探索工作方法,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大胆进行工作创新,通过立规矩定制度等“四项措施”做好各种奖助学金的评选工作。

一是通过立规矩定制度,实现评审工作程序化。学院出台了《国际学院关于执行各种奖助学金的原则规定》,将国家奖助学金、省政府奖助学金、红河助学金等各种奖助学金的评选进行全盘考虑、做到统筹兼顾,如红河助学金等评选,原则上从低年级学生中产生,国家、省奖学金则必须从高年级学生中产生;班主任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对每个学生的申请资格、相关表格等进行严格审核,如人均月收入、人均年收入、家庭月总收入、家庭年总收入等各个数据必须全部吻合,在此基础上学院又要对材料进行严格核实,保证上报的各项材料做到按时高效,不推诿扯皮;修订完善了《国际学院奖学金评审及管理办法》,努力做到奖励先进、激励后进,基本实现了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程序化。

二是推进院务公开,确保评审工作透明化。在新生入学后,该院即向全体新生就相关制度进行全面解读,引导学生理解各种奖助学金评选的条件和要求;在各项奖助学金评选中,学院每次均要召开专题会议,要求班主任熟读相关制度,领会评选精神,班主任在充分了解各个学生基本情况后具体组织实施;充分利用学院网站、公告栏、QQ群、“曲师国际资讯”公众平台,及时向学生公开、公示,公布监督和举报渠道,确保每名学生都有知情权、参与权,吃透相关资助政策,推进评审工作透明化。自2010年以来,该院各种奖助学金涉及金额共计370余万元,没有出现一起因评审不透明、不公开等而举报的现象。

三是以“五项教育”为抓手,推进学生教育系统化。学院将每次奖助学金评选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平台,并将评审工作与“五项教育”中的感恩教育、励志教育紧密结合,教育引导学生在获得国家、社会资助的同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努力做知恩图报、敢于担任的现代公民。在历年的奖助学金评选中,相互谦让的同学也屡见不鲜;在已经毕业的学生中,很多同学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四是以勤工助学活动为纽带,推进学生教育常态化。自2015年以来,该院以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为依托,以学生勤工助学活动为纽带,在组织召开学生勤工助学专题会议的基础上,建立了“国际学院勤工助学”QQ群,尽最大努力发挥其教育引导功能,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精神,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同学及时点赞、口头表扬;对表现一般的同学加强激励;对责任心有待增强的同学正面引导、加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