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党员教师丁海娇:用爱搭筑起生命的虹桥

  • 2021.03.11
  • 作者:学生记者 余丽萍 胡梦倩 申莉眉


  • 来源:党委宣传部
  • 点击次数:

丁海娇是我校审计处的一名党员教师,最近,她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挽救了一位家在上海的5岁小女孩的生命。这位年轻的“90后”教师,成为中国第10915例、云南第236例造血干细胞无偿捐献志愿者。

2月27日,丁海娇在学生陪伴下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

“希望她能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

2011年,丁海娇考取我校,成为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2012年,在学校组织的一次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活动中,她得知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当今治疗白血病等恶性难治性疾病最有效的临床技术,由于非血缘人群中配型相合率非常低,通常配型相合率仅有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需要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为更多白血病患者创造配型成功的机会。“只有更多的人加入其中,才会有更多的患者能够找到合适的配型。”于是,她主动参加了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成为中华骨髓库中的一名捐献志愿者。“当时我们宿舍6名女生都自愿参加了采样,成为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丁海娇有些自豪。

在一次回访中,她被问及如果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能够与需要的患者匹配上,是否愿意捐献,那时她就非常笃定:“我肯定愿意!”

2020年11月,丁海娇接到云南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她被告知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在几百万人中与一位患有白血病的小女孩匹配成功。刚得知消息的丁海娇非常激动,毕竟匹配成功的概率实在是太低了,但很快她的心情变得有些复杂。一方面她开始为一个年幼的生命而担忧,另一方面也希望自己能为她做些什么。她立即开始上网查阅资料,与相关人员进行对接,了解捐献的整个过程,早早地做好了捐献前的各项准备。

她准备好了面对一切在捐献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状况,却未曾想过父母会出于担心而反对。“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对身体形成伤害,加之现在的相关医疗技术非常成熟,在我之前,已经有很多人做过这件事,其中有很多人也是像我一样的‘90后’,我也充分相信现在的科学,那位患病小女孩才5岁,我希望她能够有机会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丁海娇努力说服父母。

2月27日,丁海娇在学生刘煜茜的陪伴下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经过5天动员剂的注射,3月3日正式进行采集,历经六个多小时,顺利完成,成为了中国第10915例、云南第236例造血干细胞无偿捐献志愿者!

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

“当社会有需要的时候,我就站出来”

谈到采集过程的感受,这位“90后”姑娘笑着说:“就是针扎的时候有点疼,在注射动员剂的时候出现了一些像感冒时的症状,其他倒是没什么感觉。”这次之后,丁海娇其实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

丁海娇正在捐献造血干细胞。

在捐献的过程中,她了解到是患者方承担了捐献的大部分费用,于是自己就承担了一些食宿行的费用,她不忍心再让这个家庭有更重的负担,“我知道治这个病要花很多钱,他们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丁海娇还担任着经济与管理学院卓越会计20170700班班主任,学生们都喜欢称呼她为“姐姐”,每次开班会她都告诉大家:“你们有任何需要帮助的地方都可以来找我,不要不好意思啊,我一定尽我所能帮助你们。”

在丁海娇看来,自己的一言一行可以影响和引导学生,“平时我们教导学生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当社会真正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就要站出来。”

                        “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这次捐献过后,丁海娇的学生们深受触动,很多学生自发来探望她,纷纷表示“要以丁老师为榜样”。“捐献造血干细胞后,我更加了解了这项事业,未来我会积极动员身边符合条件的人去参与捐献。”丁海娇兴致勃勃地说。

丁海娇正在捐献造血干细胞。

“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这样一件小事却有可能拯救一个人的生命。”捐献回来后,身边人纷纷为丁海娇点赞,也有人问她能得到什么,“我在物质上当然什么也没得到,但在精神上我却收获了极大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袋小小的干细胞,担负着一个家庭沉甸甸的希望,承载着一颗美丽心灵对未来世界的全部憧憬。“未来我们也将教导女儿成为像你一样拥有大爱的人,并将这份爱传递下去!”患者家属在写给丁海娇的感谢信中这样说。

患者家属写给丁海娇的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