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记者余丽萍:做自己的“试金石”

  • 2021.04.08
  • 作者:学生记者 温欣


  • 来源:党委宣传部 校团委
  • 点击次数:

“这个过程肯定有痛苦、有成长,但终归我享受尝试带给我的这种快乐。”

她是我校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大三学生、校报记者站站长余丽萍。在不断尝试的旅途中,她且歌且行。她始终相信,敢想敢做,勇于尝试,是当代大学生的本色,更是人生的底色。

行走、记录,尝试做好一名学生记者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了学校校报记者站的招新,热爱文字与摄影的她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我觉得记者天生是有一种正义感的,报道这些新闻的时候你会发自内心地感觉到有意义。”当谈及自己学生记者的身份时她说到。

作为校报记者站站长,她始终坚守学生记者初心,积极弘扬校园正能量,先后采访、报道了15名基层优秀师生,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将榜样的力量传递给更多人。她采写的《90后党员教师丁海娇:用爱搭筑起生命的虹桥》这篇报道,影响了更多人主动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

入学以来,49篇文字作品,从撰写到发表,思与行的融合共同构筑了她的精神家园。“我很庆幸有很多值得被关注的人和事通过我的镜头和文字被更多人看见,我希望自己做好一名学生记者,未来也坚持做这个时代的记录者。”

余丽萍(二排左六)与校报记者站学生记者们

蜕变、成长,尝试追逐理想

她来自一个至今尚未开通水泥路的小小山村,曾经在那个看不见外面世界的深山里,她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也能够走进大学课堂,学习着自己喜欢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她凭借自己的努力翻越了家乡的大山,同时也尽己所能帮助家乡的其他孩子。两年时间,她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先后辅导过16名中小学生。她曾经帮助一名家庭贫困的高中生突击英语两个月,补齐短板,最终助他考入了理想的大学。

在校期间,余丽萍也时常帮助学校里中文不好的留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一些难题。疫情期间,她不间断地帮助一名泰国留学生,通过网络为她辅导功课、提升中文水平。

她热爱自己的专业并积极探索创新,坚持在各类竞赛与实践中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希望有一天能够实现自己的专业理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汉语国际教师,助力中华文化不断走向繁荣、走向世界!”                                                                      

在这期间,她的学年平均学分绩点、综合评估始终保持专业第一,曾连续获得2019年、2020年国家奖学金,获得2019“批改网杯”全国大学生英语写作大赛一等奖、第三届BETT全国商务英语翻译大赛总决赛(笔译)本科组三等奖、第五届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铜奖等14项国家级、省级表彰,35项市级及其他表彰。

余丽萍参加云南省大学生模拟求职大赛

看似拿奖拿到手软,同学们眼中得奖“专业户”的她,背后是一次次的跌倒再爬起,是一个个寂静无声、伏案思索的夜晚。

服务、奉献,为脱贫攻坚贡献青春力量

“没有党和国家,就没有今天的我。从大山走出来的我,深知脱贫攻坚事业的不易和伟大,我要用自己的所学报效祖国。”抱着这样的信念,余丽萍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假期间,她主动报名担任云南省少数民族教师普通话培训项目、云南省1000名农村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高在线培训班教学助理。

一次次耐心地纠正学员的普通话发音,为他们提供科学、规范的发音方法、制定合适的训练方案。每天从早晨八点到晚上十点,通过多样化的指导、训练、纠音,总共帮助了70名学员不同程度地提升了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教育事业,助力贫困地区人民脱掉文化上的“贫”,过上更好的生活。

余丽萍(二排右一)与普通话培训学员在一起

  不少学员纷纷表示自己收获颇丰,其中一名来自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小学教师感慨道:“这次培训真的很值得,特别是遇到您这样的老师!我觉得自己的普通话进步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