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风采】马继明:未应磨染是初心

  • 2022.10.25
  • 作者:陈桂苹 赵子漪 闻恩蝶


  • 来源:党委宣传部
  • 点击次数:

手握三寸粉笔,坚守三尺讲台,一站便是半生。一声“老师好”,铸就一生“好老师”。一届届学生的求学路上,因为有他的引领与同行,挫折与迷茫便只是眼前的一层迷雾,拨开后便见青山的通透快畅。这是我校人文学院党员教师、卓越文科人才20200200班班主任马继明的教书育人故事。

1s.jpg

上好每一堂课

时光荏苒,从教34年,一直伴随马继明的,是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和幸福感。说起教师生涯,年逾半百的马继明很自豪,“我教过多届学生,每一届学生都会带给我意外的惊喜”。哪个学生字写得特别漂亮、哪个学生普通话说得好、哪个学生专业知识扎实、哪个学生思想活跃深刻……如数家珍的叙述,打开了一卷卷动人的故事,作为老师,马继明便是其中的一个作者。

“当老师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也是我这一生不悔的选择。”在热爱的三尺讲台,马继明充满着无限的自信与活力。“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需要把每一堂课上好,对得起学生。”他告诉学生,作为文科生,阅读能力与水平决定着思想与视野的高度与广度。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他非常注重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马老师教我们《外国文学》,幽默风趣,拓展的文学知识点信手拈来、生动有趣;课下耐心地为我们解答疑惑,并提出宝贵恰当的建议,对我们的影响如细雨春风一般,浓而不淡,深刻细腻。”班上学生龚礼娜很有感触地说道。

走进学生心里

2020年秋天,在阔别班主任岗位多年以后,马继明又选择了当卓越文科班的班主任。

不顾年事已高,还给自己工作压力,有人不解。马继明用《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中果沙的一段话来形容自己:“我打算这辈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什么时髦的、权威的事情。我要让我做的事,缺了我就不行。”话虽如此,当班上一名学生称他为“小老头班主任”时,他还是有些犹豫了,他不清楚与班上学生间的“代沟”,是否会演化为“鸿沟”?

马继明坚信,本着立德树人的初心,用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的爱心、亦师亦友的诚心以及一丝不苟、敬畏工作的责任心,一定能够走进学生心里。

班级管理上充分平等民主,要求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充分尊重与信赖班委和团支部开展日常管理与教育活动,同时又结合专业特色,设计实施了班级“读书分享会”、“文学名著改编电影鉴赏”、编辑读书心得《流光》文刊等活动,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全面发展。他带领学生从大一开始便结合职业规划做好学习计划,注重听、说、读、写等专业基本素养训练;生活上,他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走访宿舍,了解学生宿舍氛围及生活状况,扮演着慈父的角色……他对班主任工作的用心与负责,蠃得了学生的爱戴与尊重。

学生蒋开菊说:“很感谢马老师一直以来像个慈祥的父亲一样,教我们怎样学习,怎样让疫情当下的大学生活有意义……两鬓斑白的他,对我们的管理从不疏忽:每周日晚的班会、每次班级活动、奖助学金和综测评定等,他不缺席;小到宿舍调整,都跟进哪个同学住哪个宿舍、和谁住等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大学老师最难能可贵的。就是这样,我们有了班刊,有了电影鉴赏,有了读书会,更有了活力团支部和红旗团支部。他教给我们的‘自律,自主,自强’,将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在坚守中静待花开

“我的班主任马老师是一个风度翩翩又很温暖的人。他教会我们学会‘戴好镣铐跳舞’。‘戴好镣铐’不是束缚,而是学会守原则,秉敬畏之心。学会戴好镣铐,才能更好稳住舞步,跳出精彩的舞蹈。在教师职业道路上,他教会我们做一个有温度的老师,有原则又不失温度。” 学生朱昆艳感慨道。

马继明所带的20200200班四级通过率84.4%,普通话二甲通过率88.9%,学生获得省市校级表彰奖励,有学生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

从业卅余载,马继明在过办公室、教务处等部门从事过管理工作,但从未忘记教师角色,从未放弃过教学。在人文学院十多年的行政管理工作中,作为骨干成员参与了人文学院国家特色专业、云南省教学团队、重点学科、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等项目与平台的建设。多年来,参与了国家科研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主持完成省级科研项目2项,编写教材2部,在各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科研成果的积淀,反哺了教学。基于科研成果,形成学生毕业论文研究中城市文化、云南本土作家文学、云南少数民族文学3个研究方向,取得硕果。学生成果汇编为《群峰上的文学——曲靖作家作品论》《云南边疆城市的文化构建》《多彩的文学世界——云南多民族作家文学研究》等出版……

热爱不会因为岁月流逝而消散,反而愈加深厚。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汇聚成马继明教师生涯中最精彩的浪花。他与学生的故事,在温暖与精彩中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