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管理》课程:探索“劳育+”课程思政模式

  • 2022.07.12
  • 作者:杨子舟


  • 来源:教务处、经济与管理学院
  • 点击次数:

《运营管理》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主要研究生产活动的合理组织问题,包括运营系统的设计、控制、改善等内容。本课程遵循新文科与新工科建设理念,面向曲靖建设先进制造基地的区域发展定位,明晰人才培养要求,挖掘课程劳育元素,深化教法研究,加强实践教学,努力构建具有曲师特色的“劳育+”课程思政模式。

一、传承中国制造基因

《运营管理》原名《生产运作管理》,其学科源于制造业。主讲教师具有航天科工企业工作经历,近年聚焦“技能劳动”研究,将价值引领与知识技能传授深度融合。例如,在“质量管理”章节的教学中,伴随着一阵富有节奏的纯音乐《中国制造》,同学们纷纷入座,教师身着企业浅蓝色的工衣出现在教室,本节课围绕质量管理观念,学习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零缺陷任务、系统化管理、勇争先人物”案例。课程依次呈现“产品亮相国庆阅兵盛典”“生产安全竞赛”“技术技能劳模风采”等照片和素材,按“任务—措施—人物”的顺序展开教学。临近尾声,教师讲述所穿工衣的故事,鼓励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将职业发展聚焦在社会需要、个人兴趣、专业方向三者的结合区域。二十余年来,教师多次前往长三角、珠三角等我国制造业重镇实地采风,不但为本课程提供了生产管理的鲜活案例和工艺知识,还给学生带来对“中国制造”取得巨大成就的自豪感的情感共鸣。

二、讲好劳动创造故事

本课程蕴含丰富的劳育元素,例如在学习“工作系统分析”这部分内容时,设计了“教同学一项技能”课题。在课前的翻转阶段,要求学生事先研究小技能,自学课程内容,采用有关动作研究方法开发培训课程,并从每组中确定1项参与课堂活动。在课堂导入阶段,师生自编基于动作研究方法的活动操,班级进入学习状态。在培训示范阶段,教师简要提示培训步骤后,由 “点钞技能组”示范动作分析方法,该组使用点钞券,速度均提高到每100张40秒左右。在培训实施阶段,各组围坐展开培训,教师在场内走动提示,推动培训活动深入进行。各组学会了 “快速叠衣服”等诀窍,体会到劳动快乐和协作价值。在问题探究阶段,结合科研课题,引导学生思考泰勒制等动作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在课堂点题阶段,要求本专业学生勇担建设制造强国的使命,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整堂课衔接流畅自然,较好达到课程思政目标。

三、奏响协作育人旋律

与曲靖建设“云南副中心城市”“先进制造基地”的发展定位相结合,《运营管理》课程与企业单位开展了深入的协同育人,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例如,在学习“运营战略与竞争力”章节时,与曲靖益众科技开展了高原特色电商创业研究活动。公司总经理多次到校参与教学环节,呈现专题素材,提出学习任务;学生在课后前往该公司实地探究电商运营流程,并与总经理深入交流;马海燕、王小亚等同学基于该活动撰写了毕业论文,并先后入选学校《优秀毕业论文汇编》。在学习“产品开发与服务设计”章节时,与云南维意合作开发了“面向可制造的设计”案例,展现大规模定制在产销平衡方面的出色表现;企业高管参与教学活动,并与教师共同辅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本课程已形成一支由地方校企专家组成的研究咨询团队,为课程提供了实践教学的有力支持。团队扎根滇东大地,发扬传灯精神,从事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通过交流学习、开展讲座、教研活动、发表论文、出版教材等形式,积极推介“劳育+”课程思政模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