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讲座预告

  • 2022.11.10

  • 点击次数:

作为第六届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曲靖“智汇珠源”招才引智活动的一部分,11月14日上午,两位中科院院士将到我校,带来两场精彩学术报告。敬请期待!

一、朱敏院士《曲靖古鱼王国“人之由来”文化高地》专题报告

时间:11月14日上午10:30—12:00

地点: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二、张克勤院士《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专题报告

时间:11月14日上午10:30—12:00

地点:图书馆一楼报告厅

朱敏院士简介

1s.jpg

朱 敏,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古脊椎动物学家,鱼类演化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南京大学客座教授,曲靖师范学院自然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1965年10月生,江苏张家港人。1984年在南京大学地质系获学士学位,1987年在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获硕士学位,1990年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学位并留所工作,1993年至1996年期间在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做博士后研究,1996年至1997年获洪堡基金资助在德国柏林自然博物馆进行合作研究。

主要从事古鱼类演化生物学研究,在解决生命演化中的若干重大难题方面做出了系统性的创新性成果,其中包括颌起源、硬骨鱼纲起源与演化、鱼类登陆等,在Nature、Science和Cell上发表论文20篇(含第一或通讯作者15篇),其他论著150余篇(部)。领衔主办国际早期/低等脊椎动物研讨会。带领团队使早期脊椎动物研究水平居国际前列,相关内容被引入国外权威教科书。领衔研制的多套CT装置在古生物学研究新技术应用中发挥了引领作用;主持创建的“深骨”全球数据库已成为古脊椎动物领域物种数最全的平台。

199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3年成为瑞典皇家科学院第三期阿特迪讲座的主讲嘉宾,2016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曾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第七、八任所长(1999.12-2008.02),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491项目主席及国际地层委员会泥盆系分会投票委员等职。现任《古脊椎动物学报》主编,《Zoological Letters》和《Palaeoworld》副主编,《eLife》、《Geodiversitas》、《Palaeodiversity and Palaeoenvironments》等杂志编委。2001年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5完成人),2002年获第六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04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2006年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1完成人),2014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奖项。

张克勤院士简介

2s.jpg

张克勤,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病理学家,云南大学教授。1958年12月出生于贵州黔西县。1982年毕业于贵州农学院植物保护系,1989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98年获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作物病原线虫生物防治基础和应用研究。发掘了大量线虫生防微生物和活性化合物,建成全球最大的线虫生防微生物资源库。报道两类新型捕食器官,修订了捕食线虫真菌分类系统,发现广谱高效杀线虫先导化合物金轮霉素D并揭示其作用靶点。揭示微生物与线虫互作的多种新的分子机制,创建了根结线虫高效生物防治技术体系,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线虫生防产品,实现了线虫生防基础理论到技术的转化和成果应用。

围绕线虫生防,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云南省自然科学特等奖1项、省部级自然和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中国发明专利金奖1项以及何梁何利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奖、云南省杰出贡献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获授权发明专利62项。发表SCI论文302篇,总引10719次,H指数53,其中以通讯(含共同)或第一作者在PNAS,Nat Commun,Sci Adv,J Am Chem Soc等刊物发表SCI论文219篇,主编出版专著4部,为作物病原线虫生物防治做出了系统性和原创性的贡献,202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