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类学哲学有益探索——评许鲁洲教授新著《马克思实践人类学哲学探索》

  • 2012.06.15
  • 作者:陈燕


  •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 点击次数:

 

马克思人类学哲学有益探索

——评许鲁洲教授新著《马克思实践人类学哲学探索》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作为指引、评价和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这不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为深化当代马克思人学理论的系统研究提出了时代课题,对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理性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

2008年,由云南曲靖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许鲁洲教授申报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的《马克思对人类学哲学的理论构建研究》,就是这方面的理论探索。2011年,该课题完成并顺利结题。2012年,该课题的标志性成果--《马克思实践人类学哲学探索—对广义人类学哲学的实践特性研究》(许鲁洲和苗启明合著)的专著,又获得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专项经费资助出版,这是值得庆贺的。

正如为本书作序的云南省社会科学院资深研究员、哲学研究所原所长韩敬教授评述:“本书就是对马克思哲学所作的一个新探索,为进一步全面深入理解马克思哲学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本书不把对马克思哲学的这一新探索限于纯学理的范围,还想以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来自马克思的哲学基础的支持,有助于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的确如此,《马克思实践人类学哲学探索》一书的主要观点就是坚持马克思从“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为出发点和立脚点的人类学哲学立场、观点和方法,阐明了从变化发展的自然界出发,才能理解人与自然界的生态和生命是不可分割统一体的原理;阐明了从具体时代的“社会人”出发,才能理解人和人类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方法是多样多变的原理;阐明了从以人与自然界、人与人的“合理的物质变换”出发,才能把握人类世界的最高生态是和谐及可持续的原理;阐明了应该确立“每个人”与“一切人”的合理生存,健全发展和自由解放的价值理念,才能在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世纪和面向无限的过程中都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原理,阐明了追求人类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社会公共人本主义价值取向,才可能走向人类社会的大同的原理等等,这些原理丰富发展了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深刻蕴涵和现实价值。对我们深刻理解和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尤其值得欣喜的是,地处西部地区的云南,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力量相对薄弱,能够获得这样一个项目并顺利地完成,正如云南大学哲学博士李兵教授所说“它注定将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事件载入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史册。”

借此机会向许鲁洲和苗启明两位老师表示衷心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许鲁洲和苗启明合著的《马克思实践人类学哲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