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师范学院五项举措推进教学工作

  • 2013.01.07
  • 作者:钱润光


  • 来源:党委宣传部
  • 点击次数: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以本科教学为基础

曲靖师范学院五项举措推进教学工作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创建综合性大学进程,曲靖师院在16日召开的教学工作会上提出,要统一认识、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以扎实有效的五项举措,牢固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夯实本科教学工作基础地位。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进一步加大教师引进和培养力度,人才引进重点向新专业、教师教育课程、重点建设学科等急需教师倾向,坚持引进和培育并举,设立专项培训经费,保证培训计划落到实处;大力提高中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建立健全新教师岗前培训和5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制度,建立中青年教师到中小学、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社会实践制度,要求承担教师教育类课程的中青年教师,必须到中小学从事至少1年的教学工作。依托学校现有师资,整合校内外教师资源,建立一支适应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高水平、新视野的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为职前培养、职后培训、招收教育硕士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构建师德建设和教师管理长效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和奖惩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学校所有在职教授、副教授,连续两年不为本专科生上课的,不再聘任教授、副教授职务。

建立优良学风校风,形成人才培养良好氛围。着力加强学生入学教育、专业教育、大学生活、职业规划教育,强化学生导师制工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加强过程管理,完善教学管理机制,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刻苦钻研精神。研究学生知识基础,有针对性的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和信心。重新审视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强化主干课程、实践课程、专业特色课程,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夯实学生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发展潜能。改进学业考核评价,加大作业、提问讨论、小论文、读书报告、实验实践环节等的考核,严格考试纪律,严肃学籍管理,不给学生有投机取巧的机会。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创新教学理念和培养模式,树立人才培养“立德为先、立学为基”的理念,完善学分制,探索学科基础、实践能力、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培养模式,探索产学研、校企联合、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拓展人才培养空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教学方式和手段改革,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减少大班授课,鼓励小班教学,开展启发式、互动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改变以“教师中心、教室中心、教材中心”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综合性大学建设目标的要求,克服和避免脱离社会需求,创新课程体系,推进课程资源建设,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加强基础与强化适应性的有机融合。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按照国家《规划纲要》提出的“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方针和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信息服务和创业平台建设,加强校际交流,增加学生“第二校园”经历,巩固学生就业率,提升就业质量。

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办出师范教育特色。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幼儿教育专业以立足质量提升为核心,小学教育专业探索全科教师培养模式,中学教育专业重点提升学生的师德修养、专业基础、技能水平质量,完善“跟师制”、“双师型”培养模式;积极争取教育专业硕士授权,推进教育硕士协同创新、共同培养;探索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双专业教师培养模式。重新审视、分析学校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教育部出台的教师教育专业标准,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改进教学过程,切实办出师范教育特色。深化继续教育,继续加大国家开展幼儿园中小学教师注册、教师顶岗置换培训、幼儿园园长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和任职资格标准培训,提升学校服务基础教育的影响力。

强化教学内涵建设,为提高质量提供保障。把本科教学作为学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落实好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管理人员、群团组织的重要作用,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服务教学的良好格局。强化教学基础条件建设,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加强本科教学经费保障,建立领导干部的考核聘用、选拔任用与分管部门单位的工作教学业绩和办学效益挂钩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