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我校教师代表受邀参加2025年全国高校党史教育研讨会
10月31至11月2日,2025年“全国高校党史教育研讨会”在河北石家庄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河北师范大学承办。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杨世英、刘武鑫、禹彩云受邀参会。

研讨会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与推进党史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核心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同时学习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要求,推动中共党史研究教育宣传,充分释放红色资源育人效能。此次会议得到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广泛响应,31 个省(市、自治区)的 600 多所单位提交了 1052 篇论文,300 余位党史领域专家教师、部分博硕研究生受邀参与现场交流。
开幕式上,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刘红斌、河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兼校长李桂君、河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处处长雷彦广分别致辞。主旨报告阶段,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梅黎明教授做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做好党史育人工作》的主题报告;中国人民大学何虎生教授做了《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的重塑》的主题报告;井冈山大学张泰城教授做了《红色文化资源研究的动态趋势》的主题报告;北京大学林绪武教授做了《中共党报党刊史的跨学科研究》的主题报告。6 位论文代表也结合自身研究方向,与参会人员开展深度交流。
分论坛环节,专家学者聚焦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党史教育创新”“党史学术研究” 等关键议题展开研讨。我校三位教师积极参与互动,分享了在党史教育、学术研究及思政教学融合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与成果。
杨世英向大会提交了《党史视域下云南地州高校统战工作推进路径探析》的论文,该文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在云南边疆地区统战工作的历史脉络及学校统战案例,立足地州高校实际探析统战工作的推进路径。
刘武鑫向大会提交了《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视域下塞罕坝精神对云南种业振兴的价值解构与实践赋能研究》的论文,该文从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视角,尝试分析塞罕坝精神对云南种业振兴的多维价值,以探索精神力量转化为产业动能的内在逻辑,为高校党史教育与种业实践融合提供新视角,为种业振兴注入精神动能。
禹彩云向大会提交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路径探索———以曲靖市为例》的论文,该文立足曲靖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探析红色文化赋能思政育人的必然要求与现实路径,剖析当前融入过程中存在的堵点难点,提出构建五维一体的“曲靖特色”实践方案,使育人目标实现螺旋上升,为边疆民族地区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曲靖范式。

参与本次全国高校党史教育研讨会,我校教师展示了党史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与教学实践经验,深化与全国高校的学术交流,也为教师团队创造了高质量学习平台。此次参与将持续激发教师党史研究热情,推动我校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思政育人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