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师院报》专稿: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 2011.10.24
  • 作者:钱润光


  • 来源:曲靖师院报
  • 点击次数: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我校党建与教学工作并蒂花开

 

 

5年来,学校党委紧紧围绕人才培养中心工作,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并蒂花开,既“红了樱桃”,也“绿了芭蕉”。党建工作的良好成效,既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又有力促进了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学校实现了由千人大学向万人大学的历史性跨越,20062010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党委班子建设得到加强

办学治校能力明显提高

俗话说,要想火车快,全靠车头带。实现学校科学发展,关键在于把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好。学校党委紧紧抓住领导班子建设不放松,使领导班子办学治校的能力不断提高。学校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制定实施了党委工作职责、党委会议制度、党委会议事规则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和完善了党代会制度,于2006年召开了首届党代会,选举产生了党委班子和纪委班子,党委班子成员的年龄、学历和知识结构得到优化,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开拓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先后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等系列思想理论教育活动,党委班子成员的思想理论水平不断提高;紧紧围绕“办一所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问题,在党委班子中多次集中开展理论研讨,并大胆实践探索,明确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目标和办学思路,确定了“强本申硕创建综合大学”的发展目标,勾画了学校的发展蓝图。

理论武装工作扎实推进

思想理论建设取得实效

思想理论管方向、管灵魂、管长远。思想理论建设是根本性建设。学校党委持之以恒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师生、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法,完善学习途径,提高学习效果,建立健全了理论武装工作机制,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校院(处)两级理论中心组学习、教职工理论学习和学生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不断完善。五年来,结合学校和高等教育实际,先后开展了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建设和谐校园、提高办学治校能力、实践科学发展观、编制“十二五”规划等12个专题的集中学习;坚持每年编辑出版一本理论学习文集,编辑出版了《凝练办学特色 建设和谐校园》、《科学发展治校谈》、《扬帆起航“十二五”》等5本理论学习论文集。扎实的理论武装工作,拓宽了学校领导干部和师生的视野,促进了学校的各项工作,推动了学校的改革发展。学校在校生由2006年的8014人迅速增加到现在的13500多人,2007年以“良好”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5年间,新增15个本科专业,以教师教育为主体,文理结合、理工渗透的学科体系基本形成,涉及9大学科门类的学科体系,支撑起39个本科专业、19个高职高专专业和60多个成人教育专业。与此同时,科研工作实现新突破,我校教师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22项、教育部等省部级项目89项、市厅级项目156项,出版著作(教材)83部,发表论文3100多篇,获得省市各类科研奖励114项。

坚持立足基层打牢基础

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壮大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学习、生活第一线的战斗堡垒。学校党的建设,关键在领导班子,根本在基层组织。学校党委紧抓住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放松,立足基层、固本强基,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学校科学发展的有力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5年来,学校实现了由千人大学向万人大学的跨越,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党员和教职工党员数量不断增加。截止20119月,与本科办学初期相比,在校学生党员由218人增加为3041人,申请学生党员占学生总数的比例由5.8%上升到16%,教职工党员由246人增加为483人,教职工党员占教职工总数的比例由41.7%上升到55.26%;党员在学习实践、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5年来培训入党积极分子8011人,发展新党员4159人,22个基层党组织和125名党员受到表彰;基层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与本科办学初期相比,学校党总支由14个增加为16个,党支部由41个增加为64个党支部(其中学生党支部净增了30个),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在师生中的吸引力、影响力显著增强,党组织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有效提高。

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干部队伍建设成效突出

学校科学发展和事业兴旺,关键在人才。没有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科学发展就无从谈起。学校党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牢固树立“教师是办学第一资源”的思想理念,着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着力加强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在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三个环节上狠下功夫,通过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5年间,教授增加40人,副教授增加103人,高职称教师增至24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9.4%;博士增加53人,硕士增加250人,硕博士教师由建校初的20人增至46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4%,从国内外聘请兼职和客座教授110多人,初步建立了一支适应本科教学科研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教师队伍。在抓好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树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不断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使一大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善于办学治校的优秀干部选拔充实到干部队伍中来。分别于200810月和20106月举行了两轮处级领导干部公开竞聘,面向校内外公开选拔任用了21名处级干部,占同期提拔人数的68%,科级干部全部采用竞争上岗的方式选任,学校2010年被省委组织部授予“选人用人公信度单位”。

坚持立德树人文化铸魂

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加强

教育是培育人的事业。人才培养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党建工作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紧紧围绕推动发展、服务师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等主题,主动服务于教学科研,服务于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学校党委坚持“育人是办学第一使命”的思想理念,着力文化熏陶和大学精神塑造,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凝练形成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办学理念、曲师精神、校歌校旗、校标校训及校风、教风和学风,并两次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学习和践行“一训三风”的活动,使“苦乐交融育英才,百年树人铸精魂”成为“曲师人”的精神追求。坚持做到“人才培养,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主题教育活动群众满意率达96.8%,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连续5年受到团中央或团省委表彰,思想政治理论课连续5年学生满意率在95%以上,学校于2006年和2009年连续两度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20106月通过了“全国文明单位”考评,2011年被省委宣传部评为“云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涌现出了全国优秀大学生援教教师、2009年云南教育风云人物梁春林,2009年度云南高校大学生年度人物代荣云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

坚持抓住根本着眼长远

制度作风建设逐步完善

俗话说,人管人管不住,制度管人迈大步。学校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建立健全了校党委、各基层党组织以及群团组织工作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于2010年制定实施了《曲靖师范学院章程》,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等36项党建工作制度,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职责更加明晰,党员领导干部的规则意识、制度意识和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同时,围绕提高执行力,着力加强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意见》,在党员领导干部中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行政问责制等四项制度;坚持不懈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开展“干部廉政、教师廉教、学生廉学”教育活动,年年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优良的党风带动全校形成了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学校2008年获全省党风廉政建设优秀奖和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一等奖。(钱润光)

 

文章来源:《曲靖师院报》(第3版)总第162期  2011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