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日报:我的大学老师

  • 2012.04.27
  • 作者:范道林


  • 来源:曲靖日报
  • 点击次数:

我的大学老师

 

范道林

 

读着《北大往事》,我的大学老师的形象又在我的记忆里鲜活起来,于是也有了写写我的老师的冲动。

1999年,我考进曲靖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现在曲靖师范学院)中文系,那里有美丽的玫瑰园,有清澈的池塘,有翠绿的爬山虎,有幽静的图书馆,有学识“厚重”的老师——郭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

单单是他在寒冷的冬天只穿一件白色的衬衫,一条浅灰色的旧了的西裤,一双解放牌黄球鞋,每天定时在学校足球场慢跑的身影,我就有想写他的念头,更不用说他身上厚重的文化气息了。他在学校里,骑着一张老“永久”自行车出入学校大门,那些老师和学校领导遇到都称他“郭老”,我想,这个“老”字,不是指年龄,也不等同于“专家”或“学者”,这个称谓,除了代表郭老师学识的渊博,文化的厚重,还代表着大家对他本人和本人知识的敬仰。

当时,郭老是中文系的系主任,也是中文系仅有的两个教授之一,那时,大学的“官”的大小都是与他们的学识水平成正比的。郭老主教《中国古代文学》,这部书是他编写的。听说这部教材在大学教材中很有权威性,被许多大学青睐和使用。他写的书他来讲授,可以想象会讲得有多好。上课时,他不用看课本,总是把书中的内容讲得绘声绘色,生趣有味,明白易懂。特别是讲到屈原的《离骚》时,一边放声背诵,一边讲解,他感情的投入足以让学生折服得五体投地。还有印象最深刻的是讲《红楼梦》。提到《红楼梦》,郭老似乎一下子年青了许多,他总是眉飞色舞,一片激动,让学生跟着他身临其境,神游其中。

读大三的时候,早上的许多课总要有三五个同学逃课,但郭老的课总是齐的。也许是为此,郭老上课从不点名,也从不抓同学补考,这让中文系其他班的同学都很羡慕我们。后来我才听说,是我们班主任臧国书老师在系里关系好,经多方协调,才有幸请到郭老来上我们班的《中国古代文学》,我们也才有幸成为郭老的弟子。

他在师专的最后一节课是在我们班上完的,我还清楚地记得他当时讲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当他用沉郁的声音念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时,他早已泪流满面,哭得很失态了。当时我想,这也许就是大师的境界吧。后来他就退休了,我们也就很少见到他了,只听说他被昆明的某大学请去讲课,有时会在报纸上读到他的文章。

现在说起他的最后一节课,我们班的同学都很骄傲,用流行的话说,我们也算是郭老的关门弟子吧。

 

新闻来源:曲靖日报(珠江源晚刊第6版) 2012426

网站链接:http://epaper.qjrb.cn/html/2012-04/26/content_1107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