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日报:曲靖师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建立优良学风校风
曲靖师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本报讯(特约记者钱润光)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创建综合性大学进程,曲靖师院要真抓实干,以扎实有效的五项举措,牢固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夯实本科教学工作基础地位。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进一步加大教师引进和培养力度,大力提高中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建立健全新教师岗前培训和5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制度,建立中青年教师到中小学、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社会实践制度,要求承担教师教育类课程的中青年教师,必须到中小学从事至少1年的教学工作。依托学校现有师资,整合校内外教师资源,建立一支适应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高水平、新视野的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为职前培养、职后培训、招收教育硕士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构建师德建设和教师管理长效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和奖惩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学校所有在职教授、副教授,连续两年不为本专科生上课的,不再聘任教授、副教授职务。
建立优良学风校风,形成人才培养良好氛围。着力加强学生入学教育、专业教育、大学生活、职业规划教育,重新审视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强化主干课程、实践课程、专业特色课程,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夯实学生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发展潜能。改进学业考核评价,加大作业、提问讨论、小论文、读书报告、实验实践环节等的考核,严格考试纪律,严肃学籍管理,不给学生有投机取巧的机会。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创新教学理念和培养模式,树立人才培养“立德为先、立学为基”的理念,完善学分制,探索学科基础、实践能力、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培养模式,探索产学研、校企联合、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拓展人才培养空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教学方式和手段改革,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减少大班授课,鼓励小班教学,开展启发式、互动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改变“教师中心、教室中心、教材中心”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综合性大学建设目标的要求,克服和避免脱离社会需求,创新课程体系,推进课程资源建设,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加强基础与强化适应性的有机融合。
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办出师范教育特色。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幼儿教育专业以立足质量提升为核心,小学教育专业探索全科教师培养模式,中学教育专业重点提升学生的师德修养、专业基础、技能水平质量,完善“跟师制”、“双师型”培养模式;积极争取教育专业硕士授权,推进教育硕士协同创新、共同培养;探索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双专业教师培养模式。
强化教学内涵建设,为提高质量提供保障。把本科教学作为学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落实好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管理人员、群团组织的重要作用,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服务教学的良好格局。强化教学基础条件建设,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加强本科教学经费保障,建立领导干部的考核聘用、选拔任用与分管部门单位的工作教学业绩和办学效益挂钩的机制。
新闻来源:曲靖日报(第5版)2013年1月10日
网站链接:http://epaper.qjrb.cn/html/2013-01/10/content_1388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