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学》课程思政实践:做坚定 “舌尖上的安全”守卫者

  • 2022.06.22
  • 作者:黄慧福


  • 来源:教务处、生物资源与食品工程学院
  • 点击次数:

编者按:《食品安全学》作为高校食品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完善教学大纲、课程设计,创新完善“课程思政”体系的整体架构,充分挖掘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强调价值引领,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实现专业培养与社会职业需求的衔接,做“舌尖上的安全”的坚定守护者。

我校生物资源与食品工程学院《食品安全学》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核心课。该课程历经13年建设,2019年被确立为校级“课程思政”改革试点项目,2021年被评为“云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名师和团队项目”。

《食品安全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团队由该课程授课教师3人(黄慧福、赵丛丛、景年华,其中团队负责人黄慧福为主讲教师)、学院教师柏旭(曾任学院团委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余丽梅共5人构成。授课教师入选“云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曾获学校“优秀教师”、“科研先进个人”、“教书育人标兵”、“教学新秀奖”、第三届云南省高校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第二届云南省高校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云南省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等奖项。思政课教师曾获“云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课件三等奖”、“曲靖市同备一堂思政课活动一等奖”,协助梳理、指导运用本课程的思政元素;团委负责人比较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价值取向,在课程建设中认真参与分析育人目标,对制定实施方案、效果评价提供有效建议,并将课程育人目标纳入学生德育评价、“第二课堂”活动中,使得育人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优势互补的特色团队使得课程思政建设顺利开展,能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专业教学协同育人效果,加速提升专业教师的育人能力。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涉及道德、法律、技术3个方面,对于食品专业学生,除了具备深厚的食品安全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操作能力,还需具备法律与道德层面的知识和品质。

本课程充分利用智慧课堂、互联网资源,以音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接触更多的食品安全常识。通过与时俱进的案例分析、课程小论文、深度讨论、辩论等一系列翻转课堂活动及三个结合(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等实践,采取潜移默化的手段,如宣传橱窗、展板、校园网等宣传阵地,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报刊、杂志,通过电视、网络,以最新的食品安全为题材,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进学生的价值认同。让学生学习时更有代入感,引发学生对诚信、责任等价值观以及自身职业道德的思考。

一、爱国教育融入课程教学

(1)数据分析:我国进出口食品贸易情况;(2)学习国际食品法典;(3)讨论:如何提高我国食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实力;(4)课外拓展:扫教材中的二位码,学习了解我国食品贸易发展历程及贸易问题;(5)课程小论文:“针对我国食品国际贸易问题,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做”。

二、法治意识、责任意识融入课程教学

课堂教学:(1)教师解读食品安全法;(2)将法律条款应用于典型食品违法案例中,采用课堂讨论,总结案件违法处理情况;(3)运用雨课堂发布选择题、判断题检查巩固上课效果。

社会实践:(1)请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执法人员到课堂介绍执法情况;(2)在校内和校外开展一系列主题特色活动,如利用曲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曲靖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等契机,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橱窗、展板、校园网等宣传阵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食品安全法宣传和食品安全常识普及;(3)撰写实践报告。

考核评价:(1)学生在课程中的行为观察,包括对课堂纪律的遵守情况、对特色活动的执行情况、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课堂讨论中对违法事件的分析处理能力;(3)实践报告中涉及的思政元素和人文情感分析。

三、诚信教育融入课程教学

教学过程:(1)课前查阅资料:课外收集近几年非法添加物食品安全问题大事件;(2)课内视频展示并讨论:每周质量报告关于三鹿奶粉、地沟油事件的调查情况,分析讨论事件发生的原因、产生的严重危害,讨论解决措施,提出诚信法则;(3)课外延伸:收集著名企业家、贵州老干妈、伊利等诚信做食品的正面案例,撰写心得体会。

1s.jpg

学生与诚信经营的企业家代表开展访谈、交流。

考核评价:(1)学生在课程中的行为观察,包括对课堂纪律的遵守情况、对教学任务的执行情况、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课堂讨论中对事件的看法;(3)心得体会涉及的思政元素因素和人文情感分析。

四、团队协作、科学思维和批判精神融入课程教学

课内安排:视频展示转基因方法及转基因食品生产,图片展示常见的转基因食品,引出转基因食品生产原理和加工过程,教师讲解,提出目前世界各国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关注的两大声音,布置课后学习任务。

课外活动:以辩论赛形式加强学生对转基因食品的理解,教师提前两周提出比赛方案,发布学习任务,全班分正反两组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进行辩论。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各组组长分配任务,要求人人参与准备并随堂检查。按辩论赛要求组织辩论,请学院教师担任评委,任课教师对辩论中专业知识和辩论技巧问题进行系统总结和指正;成绩考核由四部分组成:课前准备情况、知识点准确性、团队协作情况、科学思维和批判精神等。

开展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辩论。

五、生态文明理念融入课程教学

对应章节为农用化学品、有害元素与食品安全,以曾经的滇池、抚仙湖“赤潮”为案例。(1)在教学目标上,本章除了农用化学品种类、基本原理及应用,讲授各类农用化学品引发的生态问题及解决途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自然和谐的环保意识,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2)在教学方法上,注重问题导入和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站在国家和个人的交汇点上思考我国的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问题,引发学生的知识共鸣、情感共鸣、价值共鸣,不仅传授给学生农业生产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更要培养学生的生态观念与环保意识,让学生关注中国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食品安全三者关系;(3)在评价方法上,更加侧重于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对专业的忠诚度、对当前农业生产农用化学品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的认知、责任及分析能力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