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传文脉 推普筑心桥——曲靖师范学院“语润边疆”实践团以青春力量激活推广效能

  • 2025.08.07
  • 作者:于熙涵 谢春蕾 张俊 责编:施建林 审核:宋仕彦


  • 来源:共青团曲靖师范学院委员会
  • 点击次数:

近日,曲靖师范学院“语润边疆”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深入普洱市、西双版纳州。探索实践“推普+”多元融合模式。以语言为纽带,让青春之力激活语言文字润边效能,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实践深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助力乡村振兴与区域协调发展

0.jpg

推普进课堂:语言筑梦润童心

在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西双版纳州勐罕镇曼远村等地,实践团将语言训练、红色教育和文化传承融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构建“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开展“大手牵小手,推普共成长”系列活动。通过将绕口令融入语言训练,将《小英雄雨来》等红色经典融入课堂,普通话课瞬间生动有趣。“四是四,十是十……”,清脆的绕口令在教室回荡。少数民族学生普通话发音难点,在一次次的纠错和欢笑中得到破解。实践团成员张俊分享“耳熟能详的红色故事,不仅让孩子们对普通话的更感兴趣,也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红色基因”孩子们用流利的普通话复述小英雄故事,眼中闪烁着自信与自豪的光芒,孩子们的语言能力与爱国情怀,实践团成员“青年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到提升。

1.jpg

2.jpg

推普进村寨:乡音共话促发展

在那柯里茶马古道驿站、傣族村寨曼远村实践团调研、分析村民实际需求,开设“田野课堂”。村口古树下、茶园垄埂间、傣家竹楼火塘旁,都是学生们的教学点教老人用普通话拨打求助电话帮茶农学习职业场景用语一次次的场景设计,打破“就医、求职、政务办理”面临的不便。“以前卖茶叶要请人帮说,现在可以用普通话自己在直播平台介绍产品了。”茶农的喜悦溢于言表。普通话降低沟通成本,提升运转效率,成为村民增收致富、融入发展的“新钥匙”。

3.JPG

4.JPG

推普连边疆:丝路同音话相通

在大渡岗万亩茶园,实践团与茶农深入交流农业技术术语、电商直播用语等“功能性语言”。在勐满镇一级联防所,成员们访谈联防队员,体悟民族语言版“巡边十公里,守土一辈子”的铮铮誓言。实践团沿着泥泞的山路跟随联防队员踏勘中老边境线35-1号界碑,听方言版“界碑旁的忠诚故事”,在民族语言与普通话的交融中,体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脉络。在勐满口岸,实践团开展“口岸联普·丝路互通”研学活动,深入调研普通话推广对跨境文旅的影响和需求,调研“一带一路”倡议下口岸发展中语言对纽带作用发挥,深切感受边疆各民族以普通话为媒,互融互促,稳定、繁荣发展的必然。

5.JPG

6.JPG

   此次实践活动,既是学生成长的“练兵场”,与社会融合的“黏合剂”,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在语言传递和交流中,既连接了个体与社会,也凝聚了文化与共识“语润边疆”的种子播撒云岭大地,实践团将继续以语言为媒,用心浇灌民族团结之花,让石榴籽般的情谊在边疆结出更丰硕的果实。